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今天11时50分 我们正式迎来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 霜降的到来 意味着自然界的万物 开始...
2025-10-23 0
10 月 22 日,“雷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承与奋进‘百千万工程’暨全国媒体看雷州采风活动” 正式启动,来自全国 30 余家媒体的记者齐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开启首站采风之旅。媒体团以全国视角聚焦雷州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探访文博场馆、追寻历史传说、走进产业车间、感受湿地生态,首站行程收获满满,记者们纷纷表示 “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首站采风团来到被誉为 “岭南文博一枝花” 的雷州市博物馆。这座 2009 年建成的国家三级博物馆,占地面积 3187.5 平方米,建筑面积超 1 万平方米,馆藏文物达 7400 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17 件、二级文物 147 件,居广东县级博物馆前列。记者们在大水缸、“天南重地” 木匾、石狗王等展品前驻足,尤其对千姿百态的雷州石狗雕刻赞不绝口。“雷州石狗是全国独有的民俗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做得扎实。”《中山日报》记者李红表示,参观仿佛 “穿越时光隧道”,真切触摸到雷州的 “古典历史美”。
随后,媒体团前往 199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雷祖祠。这座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的古祠,依山傍水,正殿、后殿、钟鼓楼错落有致,素有 “岭南第一祠” 美誉,祠内还珍藏着寇准、苏轼等名人的诗赋碑刻。听导游讲述雷祖陈文玉 “勤政爱民、死后被封‘雷祖’庇佑百姓” 的传说后,记者们更深刻理解了古祠的文化内涵。《黄石日报》记者陈露感慨:“雷祖祠不仅是宗教建筑,更是雷州历史、民俗与建筑艺术的宝库,让我对雷州文化底蕴有了全新认知。”
在产业探访环节,位于英利镇的广东南派食品有限公司展现了雷州 “亚热带水果之都” 的产业活力。标准化车间内,200 余名工人忙着加工菠萝,空气中满是果香。该公司以 “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带动 2845 名农户转型机械化种植,并与科研院所共建菠萝技术研究中心,年加工南方水果能力达 5 万吨,年产值超 3 亿元,下一步计划开拓东南亚市场。记者们用镜头记录生产场景,对其 “农企联动、科技赋能” 的发展路径给予肯定。
当天下午,采风团走进调风镇,捕捉生态与人文之美。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连片红树随风摇曳,记者们沿栈道观察红树根系,聆听潮声鸟鸣;湿地旁的九龙山宝林禅寺,飞檐翘角映着蓝天白云,添了几分禅意。在调铭古村落,青石板路、明清古民居诉说着岁月故事,记者们与老村长交流,探寻古村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承路径。“可串联古村与湿地资源,设计‘文化 + 生态’旅游线路。”《广州日报》记者罗树品建议,雷州文旅潜力值得深挖。
采风最后一站,媒体团来到附城镇南田村 —— 网红 “清廉打卡点”。这里因清代清官陈瑸闻名,陈瑸为官二十年 “知谋国而不知营家”,捐养廉银修海堤,故居却破败坍塌,后百姓捐资重修。如今,陈瑸纪念馆、清端园已成为湛江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们盛赞陈瑸的高风亮节,建议通过清廉主题研学等互动形式,将廉政文化打造成特色品牌。
此次全国媒体采风活动,为雷州搭建了展示历史文化与 “百千万工程” 实践的平台。借助媒体传播力,雷州的文博魅力、生态之美、产业活力与清廉文化将走出粤西,为这座古老名城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相关文章
果然,郑丽文当选并不是件偶然的事!现年56岁的郑丽文,不愧是敢作敢为的急先锋,当选主席后才不到一天,就主动说要去北京看看,面对面谈一谈,相当于给想走歪...
2025-10-23 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一、从“被彩礼逼死”到“压垮他的不是钱”陕西旬阳的这场悲剧,从一开始就被...
2025-10-23 0
10月22日,国产呼吸健康领域领军企业BMC瑞迈特在媒体沟通会上,系统分享了公司在核心技术突破、全球市场拓展以及呼吸健康生态构建方面的战略路径与成...
2025-10-23 0
10月20日晚8点,双11首轮尾款支付通道开启。不到两天,社交平台上已是吐槽声一片:消费者抱怨“各种优惠太复杂”,“算来算去还是买贵了”;商家则搬出店...
2025-10-23 0
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市场传来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投资需求同比暴涨78%,散户和机构对黄金的热情肉眼可见地攀升。可另一边,曾是黄金上涨主力军的各国...
2025-10-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