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传勇10月23日,记者从大足区获悉,大足发布《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将实施科学规划提...
2025-10-23 0
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市场传来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投资需求同比暴涨78%,散户和机构对黄金的热情肉眼可见地攀升。
可另一边,曾是黄金上涨主力军的各国央行,购金速度却悄悄放缓了,有人疑惑,黄金牛市是不是要到头了,也有人好奇,明明市场热度这么高,央行为何反而按兵不动?
要解开这些疑问,我们得先回到故事的起点,这轮黄金行情的第一把火,到底是谁点燃的,而这把火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全球经济逻辑?
提到黄金上涨,很多人会先想到投资者跟风、避险情绪升温,但真正决定趋势的,是各国央行的动作。
2010年到2021年这十一年里,全球央行的购金节奏相当平稳,年均购金量维持在相对固定的区间,黄金价格也只是温和波动。
可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这一年各国央行突然开启囤金模式,购金量直接突破1000吨,创下1967年以来的历史峰值,这种反常的举动,背后藏着一个改变全球资产认知的大事件。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随即进入战时状态,紧接着,西方国家的制裁接踵而至:冻结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切断其与SWIFT系统的连接。
这套组合拳原本是为了惩罚俄罗斯,却意外给全球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如果连主权国家的外汇储备都能被随意冻结,那所谓的安全资产,到底还安全吗?
也就是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黄金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世界黄金协会在当年的报告里,开篇第一句就点明各国央行大力购进黄金。
2023年的报告,这句话变成了央行持续大举购金,到了2024年,表述又多了一层——全球央行与投资者共同推动黄金市场。
这三年的变化很清晰:央行先带起了购金潮,随后普通投资者才慢慢跟上,而2025年二季度投资需求的激增,不过是这场行情从央行主导转向全民参与的信号。
要理解央行对黄金的执着,得先搞懂黄金的一个关键属性——货币功能,黄金有三个主要功能:给女朋友买金项链,是它的商品功能,买黄金ETF、黄金期货,是它的金融资产功能。
而对央行来说,黄金最重要的作用是货币功能,就像过去实行金本位时,有多少黄金就能发多少货币,黄金是货币信用的压舱石。
我们可以把央行想象成一家特殊的银行,它的资产负债表上,国外资产项里有外汇、货币,还有黄金,这些资产就是央行印钱的底气,央行每向市场投放1元钱,账上就得有对应的资产支撑,因为这1元对央行来说,本质上是一笔负债。
如果没有资产就随意印钱,后果有多严重,看看津巴布韦就知道,恶性通胀下人们甚至要烧钱取暖,货币彻底失去了信用。
举个具体的例子,假设一家叫狮子奶茶的企业,开发了一款冲泡式奶茶,接到了一笔10万美元的海外订单,这笔美元进入国内后,狮子奶茶不能直接用它付房租、发工资,必须先换成人民币。
于是商业银行收下这10万美元,按7:1的汇率,给狮子奶茶账户打了70万元人民币,等商业银行积累了一定量的外汇后,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而央行会作为最终买方买下这些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同时向市场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
这就是外汇占款,也是过去很多国家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但2022年的制裁事件,让各国央行意识到了外汇储备的软肋。
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大多存放在美国、欧洲的金融机构里,账面属于俄罗斯,实际保管权却在别人手里,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风险,让各国开始重新思考资产配置。
与其把钱放在可能被冻结的外汇里,不如换成黄金,毕竟黄金不依附任何国家的信用,不需要任何系统授权,哪怕把它存放在自己的金库,也不用担心被封号。
这也是为什么2022年后,央行会集体疯抢黄金,不是因为黄金能赚多少钱,而是为了给本国的货币信用找一个安全锚,而且央行囤金的背后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美元信用的变化。
过去几十年里,美元是全球货币体系的核心,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里,美元资产占比大多超过50%,投放本国货币时,也多以美元储备为基础。
换句话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本质上都是美元的影子,只要美元稳定,全球信用体系就稳,可一旦美元信用出了问题,整个体系都会跟着动摇。
现在的美元,正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第一个是美国的债务压力:如果把美国政府比作一个人,他每个月收入约5万美元(对应美国年度财政收入),却欠了200万美元的债(对应美国政府债务规模),而且还在靠刷信用卡、借新债还旧债过日子。
这种以贷养贷的模式,让原本被视为最安全资产的美债,慢慢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第二个是美元的武器化,过去美元被视为中立货币,可近年来,它逐渐变成了带有立场的金融工具。
通过冻结外汇储备、切断SWIFT连接等方式,美元成了制裁的手段,这让很多国家开始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和美国产生分歧,会不会也面临资产被冻结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金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它不需要依赖任何国家的信用,也不会被政治立场左右,是全球公认的终极避险资产。
就像德国,作为全球黄金储备第二多的国家,目前持有3353吨黄金,占外汇储备的67%以上,之所以这么重视黄金,和德国的历史教训有关。
1920年代魏玛共和国时期,恶性通胀让纸币变得一文不值,人们只能靠烧钱取暖,那次危机让德国深刻明白:信用货币可能失效,但黄金不会。
虽然现在全球早已告别金本位,但各国央行大举购金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内金本位回归,它们在试图为自己的货币信用,寻找一个超越主权信用的、更坚实的支撑。
回到开头的问题:2025年央行购金放缓,是不是意味着黄金牛市要结束了,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央行放缓购金,主要原因是嫌贵。
经过前几年的上涨,当前黄金价格处于相对高位,央行作为长期投资者,更倾向于在价格合理时分批买入,而不是追高,但从各类研报来看,央行的长期购金需求并没有消失,去风险化的资产配置方向也没有改变。
而且现在的黄金市场,已经不再是央行单打独斗,2025年二季度投资需求同比增长78%,说明普通投资者也开始意识到黄金的价值。
可能是为了对冲通胀,可能是担心地缘政治风险,也可能是看到美国黄金进口商在提前备货,以应对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黄金的需求基础变得更稳固。
至于未来黄金还会不会涨,现在能不能上车,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看:短期来看,金价可能会因为市场情绪、美联储利率调整等因素波动。
但长期来看,只要地缘政治的裂痕没有弥合,美元信用的疑虑没有消除,各国央行的去风险化配置就不会停止,黄金的支撑逻辑就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这轮黄金行情不只是简单的价格上涨,而是一场全球信用体系的重构,从过去依赖美元,到现在多元资产配置,从相信主权信用,到回归黄金这种无对手方风险的资产。
我们正在见证的,是国际货币秩序数十年一遇的变革,而黄金,就是这场变革中最直观的风向标,看懂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只纠结于金价的短期涨跌,而是能更清晰地看到背后的全球经济逻辑,这或许比判断能不能上车,更有价值。
相关文章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传勇10月23日,记者从大足区获悉,大足发布《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将实施科学规划提...
2025-10-23 0
10月23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召开“张家口市崇礼2025-2026年雪季冰雪旅游”新闻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万龙滑雪场已于10月21日率先开板,...
2025-10-23 0
10月21日,由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铜川市旅游协会承办的铜川市过夜游旅游推介合作洽谈会在宝鸡市举行。此次推介会旨在加强铜川与宝鸡两地的文化旅游交流...
2025-10-23 0
“我爱容县”消费购物兑换文艺晚会门票活动开始啦!! 活动期间,在容县消费满足一定条件,即可兑换“亲情中华·情满容州”2025年容县沙田柚文化旅游嘉年华...
2025-10-23 0
2025年10月23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奇墅湖晨雾蒸腾,金色的霞光洒满整个湖面,熠熠生辉,宛如仙境。 ↑2025年10月23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
2025-10-23 0
文|羊羊不吃草编辑|娱叔清华大学官宣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即使设立7天吊唁期,也不足以令各界表达对科学巨匠的敬意。然而追悼流程尚未完全公布,网络上却传...
2025-10-23 0
海西晨报2025-10-23 17:14:52有一天,就是今天,今天就是五月天!10月24日至10月26日五月天“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厦门站...
2025-10-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