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6G这事儿,总让人觉得像场拉锯战,大家都憋着劲儿往前冲。2030年全球移动数据量预计冲到5000EB以上,5G的带宽快扛不住了,得靠6G来接棒。传...
2025-10-25 0
杨振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今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翁帆身着黑衣站在送别队伍首位,神情凝重而悲伤。
自发前来的送别者排成几列长队,蜿蜒延伸至视线尽头。
2025年10月24日,追悼会现场素白的花海簇拥着杨振宁先生的遗像,夫人翁帆站在队伍最前列。
她身着黑衣,微垂的眼眸里盛满难以承载的悲伤。
身后,前来送别的人们排成长龙,在寒风中一眼望不到尽头。
队伍里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背着双肩包的学生,有人手里攥着泛黄的物理课本,有人怀里抱着打印的黑白照片。
没人组织调度,却没有一丝喧哗。
上午九点,灵堂大门缓缓打开,里面的景象让前排的人瞬间红了眼。
灵堂中央的遗像,杨振宁面带微笑,遗像下方,遗体在鲜花翠柏丛中,鲜红的国旗从头顶盖到脚边。
四周的花圈摆得满满当当,最显眼的是清华大学校委会送的花圈,挽联上写着“科学巨擘风范永存,赤子之心光照后人”。
南开大学的葛墨林教授说起,九月底他去医院探望时,杨振宁已经不能听也不能说了,翁帆就把访客的话写在白板上,凑到他眼前慢慢读。
有一次葛墨林说“我们都盼着你好起来”,杨振宁眨了眨眼,翁帆立刻明白,在白板上写“我也想快点好起来,还有书没看完”。
从九月初第一次住院到十月一日出院回家过103岁寿辰,再到十月十六日突发疾病再次病危,这一个多月里,翁帆几乎没离开过医院半步。
晚上她就睡在病床边的折叠床上,床窄得只能勉强躺下,有时候杨振宁夜里疼得醒过来,她能立刻惊醒,给医生打电话、喂药、擦身,整套流程熟练得让人心疼。
因为长时间没好好休息,她的头发都没时间好好打理,在灵堂的灯光下显得有些凌乱,眼下也带着淡淡的青黑。
灵堂右侧的休息区,一位穿素色中山装的老人正靠着墙休息,他是86岁的钢琴家刘诗昆,刚从香港赶来。
作为相识半个多世纪的老友,他前几天在香港得知消息时,正在准备一场演出,立刻推掉所有行程,订了最早的航班来北京。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去年冬天,在清华园的‘归根居’,他还跟我聊起年轻时在西南联大的日子,说那时候没暖气,写论文要裹着被子,煤油灯熏得鼻子都是黑的。”
刘诗昆手里拿着一张老照片,是1973年两人在纽约见面时拍的,照片上的年轻人笑得意气风发。
“他这一辈子,心里装的全是科学和祖国,从没变过。”
排队的人跟着引导慢慢走进灵堂,每个人都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连鞋子踩在地板上的声音都压得极低。
走到遗体前,大家都会深深鞠三个躬,有人鞠躬时忍不住哽咽出声,赶紧用手帕捂住嘴,怕打扰到这份宁静。
有个穿校服的女孩,把自己画的画放在献花台,画上是清华园的梧桐树下,一位老人正在给学生讲课。
女孩说她是清华附中学生,物理老师每天上课前都会讲一个杨振宁的故事。
翁帆在灵堂里站了两个多小时,有人给她递水,她摇了摇头;有人劝她坐下休息,她也只是轻轻摆手。
偶尔有亲友过来和她说话,她才会缓缓转过头,声音很轻,却很清晰。
有记者问她要不要休息,她看向灵堂中央:“我想多陪他一会儿。”
这二十一年里,她早就成了杨振宁最离不开的人。
2004年两人结婚时,外界的非议铺天盖地,可她从没回应过,只是每天陪着杨振宁看书、研究、讲学。
杨振宁的子女脸上满是悲痛,却时不时会看向她。
次子杨光宇说,父亲百岁生日宴后摔倒,导致脊椎骨裂,那半年都是翁帆寸步不离地照顾。
“父亲年纪大了,恢复得慢,有时候夜里疼得睡不着,翁帆就坐在床边给她按摩,讲白天发生的事。”
他还记得去年春节全家团聚,翁帆做了一桌子父亲爱吃的菜,还给在美国的大哥杨光诺打了视频电话。
“大哥身体不好来不了,昨天还跟我视频,说一定要好好谢谢翁帆,这些年多亏了她。”
上午十一点,灵堂里来了几位特殊的访客,是清华高等研究院的老师们,他们手里捧着一个木盒,里面装着杨振宁生前的手稿。
研究院的教授说,杨振宁回国后最看重的就是人才培养,每年都会给研究生开专题讲座,有时候学生问的问题很基础,他也会耐心讲上半个多小时。
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表示,杨振宁的书屋会在下周正式开放,就在图书馆老馆219室,里面会陈列他的手稿、藏书和与邓稼先的往来书信。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翁帆依然站在队列之首,她眼中未褪的泪光,是二十余载相伴岁月的无声回响。
而那长队仍然望不到头,他们手中的白菊与挽联,诉说着跨越年龄与领域的哀思。
告别仪式终会落幕,但先生留下的科学火种与家国情怀永不熄灭。
正如 “典范长存,思想永馨” 的题字所书,那颗曾沐光而行的星虽已陨落,却永远在苍穹之上照亮前路,成为后人心中不朽的坐标。
文/编辑:Alone
相关文章
说起6G这事儿,总让人觉得像场拉锯战,大家都憋着劲儿往前冲。2030年全球移动数据量预计冲到5000EB以上,5G的带宽快扛不住了,得靠6G来接棒。传...
2025-10-25 0
一位跨越世纪的科学灯塔,在今天缓缓熄灭。10月24日上午9时,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庄严肃穆。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
2025-10-25 0
前言这位刚刚辞掉娃哈哈董事仅一个多月的宗馥莉,现在又继续来用娃哈哈这个牌子了。很多人可能会问,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前脚刚说要单干推出了娃小宗,后脚就改...
2025-10-25 0
随着国庆中秋长假结束,2025年的所有法定节假日已正式“清零”。不少网友感叹:“假期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那么,下一个假期要等到2026年吗?...
2025-10-25 0
霜降节气,北京街头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树叶在秋风中摇曳多姿。高源摄张宏梅摄张宏梅摄高源摄姚猛摄姚猛摄姚猛摄夏秀卿摄阎建庆摄阎建庆摄阎建庆摄阎建庆摄吴鲁...
2025-10-25 0
你是不是也试过喝各种“减肥茶”,结果越喝越饿,体重没下去,钱包先空了? 别怪自己没毅力,可能是你喝错了。 我认识一个姑娘,北京的,30斤不是靠节食...
2025-10-25 0
10月24日,人们排队送别杨振宁。10月24日上午9时许,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遗体...
2025-10-25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