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市民冒寒排长队守灵,挚友曝临终仍念学子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6日 01:52 3 admin

2025年10月24日的北京,天刚蒙蒙亮,深秋的风裹着露水的寒气,刮在脸上带着细碎的凉。八宝山殡仪馆外的广场上,比往常任何时候都热闹,却又安静得反常——没人高声喧哗,连脚步都放得极轻。一群人揣着同一份沉甸甸的心思赶来,不少人眼角还带着未干的泪痕:送杨振宁先生最后一程。

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市民冒寒排长队守灵,挚友曝临终仍念学子

早上六点多,通往殡仪馆的柏油路上已缀满身影。穿清华校服的学生领口别着白色纸花;头发白如蒙霜的老人由子女扶着;普通市民拎着素色花篮。大家都清楚仪式规格高,未必能进灵堂,却没人愿意走:“哪怕在门外站会儿,也算送过先生了。”

八点时,队伍已排了几十米,沿梧桐树影蜿蜒成沉默的河。队伍中不少清华师生手持早年听先生授课的笔记,有校友翻看着手机里存的先生讲座照片,低声交流着先生“宁拙毋巧”的治学箴言。人群中,几位曾与先生共事的教授并肩站立,不时轻拍彼此肩膀,眼神凝重而沉痛。

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市民冒寒排长队守灵,挚友曝临终仍念学子

其中清华博士生陈先生带着女儿站在队伍中,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7点钟就带着孩子到现场了,虽然知道进不去,但还是要来送送先生。先生生前常跟我们说‘做学问要耐住寂寞’,这句话我一直教给学生,今后也会讲给女儿听,一定要把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话语间,他将女儿搂得更紧,孩子手里攥着一朵小小的白菊花。

工作人员发放《杨振宁先生生平》小册子,油墨香里,大家低头轻翻。穿蓝色外套的阿姨指着“2015年恢复国籍”的照片:“你看这精气神,回家就踏实了。”满页公式虽看不懂,但“耗时8年改论文”、“推翻37次推导”的字眼,让队伍里泛起细碎抽气声。中年男人悄悄别过脸,手背擦过眼角时已泛红。

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市民冒寒排长队守灵,挚友曝临终仍念学子

九点整,朱红灵门轻启,门轴“吱呀”声里,百合与松柏香漫出。黑色挽幛中央,先生穿中山装的遗照噙着温和笑意,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鲜红国旗边角平整,在素白里格外庄重。四周花圈缎带各异,清华校领导送的绣着金字,中科院唁电鲜红,匿名市民的小花篮卡片上,“杨先生一路走好”的字迹虽歪却工整。

翁帆站在灵前,深色衣衫衬得发梢愈发齐整,扶着灵柩的指节因用力泛白,目光始终凝着遗照。邱勇校长脚步轻得无响,深深三鞠躬,腰弯得很沉,将白菊轻放灵前,还细心扶直一片歪倒的百合花瓣,动作如护珍宝。

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市民冒寒排长队守灵,挚友曝临终仍念学子

先生老友、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讲述了先生临终前的场景。他回忆:“9月20日我去北京医院探望,先生神志还清醒,但身体已经很虚弱,抬手都费劲,听力也差了很多。翁帆就拿了块小白板,我们说的话她都一笔一划写上去给先生看,再把耳朵贴到先生嘴边听他回应,然后转述给我们。”葛墨林还提到,有次聊到清华资料室的建设,先生嘴唇动了好一会儿,翁帆贴耳听后才转达:“资料要给学生用,分类得清楚些。”

关于先生103岁寿辰,葛墨林在采访中也有详细描述:“10月1日是先生生日,翁帆跟医生反复商量,带着吸氧设备把先生接回了家。书房里摆着先生最爱的兰草,是翁帆提前打理好的,还办了个小寿宴。”

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市民冒寒排长队守灵,挚友曝临终仍念学子

他记得,先生当天穿着干净的衬衫,头发梳得很整齐,“提笔题字时,翁帆在旁边轻轻扶着他的手腕,写完‘寿’字,先生转头对翁帆说‘有你在,真好’,我们在场的人听了都忍不住落泪。”这段细节也能从当时曝光的寿宴视频中得到印证,视频里的先生精神状态虽弱,但衣着整洁,神态安详。

百姓或许不懂“杨-米尔斯方程”,却记得他1971年冲破阻碍回国开学术交流先河,1999年起在清华执教十余年,亲自批改本科生作业,还捐出2000多件资料并标注重点。这些实在事,比公式更让人敬重。

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市民冒寒排长队守灵,挚友曝临终仍念学子

仪式尾声,清华物理系学生自发拉起“传承振宁精神”的横幅,不少学生在横幅上签名。学生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成立“杨振宁学术研习社”,每周研读先生论文、分享治学感悟。现场还有市民代表带来了整理好的先生公开演讲合集U盘,打算捐赠给社区书屋,“让更多人听到先生的声音,了解他的家国情怀”。

仪式尾声,清华物理系学生自发拉起“传承振宁精神”的横幅,不少学生在横幅上签名。学生代表接受采访时表示:“先生说过‘基础科学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我们打算成立研习社,每周研读先生的论文,把他的治学理念传下去。”现场还有市民带来了整理好的先生公开演讲合集,打算捐赠给社区书屋,让更多人了解先生的事迹。

八宝山送别杨振宁:市民冒寒排长队守灵,挚友曝临终仍念学子

杨振宁先生走了,留下的不只是改变物理世界的成就,更有炽热的家国初心与治学精神。广场上迟迟不愿离去的人,自发传承的年轻人,灵堂里端庄坚守的翁帆,都在诉说:这颗“科学星”,从未离开,也永远不会离开。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