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安康市,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是个美丽的小城。而安康的美,正是因为汉江穿城而过。汉江河宽约四百米,总长约一千五百千米。汉江大桥横跨江...
2025-10-26 0
10月24日上午,杨振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这位贡献了103年光辉人生的科学巨匠,终于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本来是仰望科学巨人离去的悲痛,可是葬礼才刚结束,就炸出了一堆“牛鬼蛇神”。
这些争议,其实和杨老生前承受的许多质疑声很像。
葬礼当天,八宝山革命公墓外聚集了无数自发前来送行的市民,长队一眼望不到头。
他们手持鲜花,神情肃穆,只为来送杨先生最后一程。
这次捧遗像的并不是杨振宁的儿子,而是孙辈。
后面跟着杨振宁的棺柩,盖着五星红旗,缓缓走入礼堂。
整个礼堂的布置规格非常高,杨振宁的遗体摆放在正中间,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
在家属行列,可以看到翁帆站在首位,神情悲伤,眼睛哭得红肿。
长子杨光诺没有出现在现场,次子杨光宇来了,还有多个孙辈一一到场。
这不仅是他们一家的悲伤,也是举国之痛。
杨振宁,他曾以卓越的科学成就让华人之名闪耀世界科学之巅。
晚年又毅然归国,将全部心血倾注于祖国的人才培养和科学事业发展。
遗体上这面国旗,此刻不仅是对他科学成就的国家认证,也是对他那份深沉家国情怀的最后回响。
可是对于杨振宁的质疑声,并没有伴随着葬礼的结束而结束,三种恶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有人质疑他早年改过国籍,晚年才改回中国国籍,如今遗体覆盖国旗“不合适”。
这种说法,实在是有些狭隘了。
其实杨振宁在赴美留学时觉得自己求学几年就会回国,不料中国和世界格局发生巨变。
朝鲜战争后,杜鲁门直接下令禁止所有在美国得到科学技术的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回国。
杨振宁不仅回国受限,他在美想学习更高层的知识也因为他不是美国籍,受到非常多限制。
甚至他在美国获得诺贝尔奖功成名就的时候,买房子就因为不是美国人也遭到限制。
所以1964年,他不得不选择加入美国籍。
当时的新中国重视的是生产和实用,快速把基础设施建起来。
但是杨振宁主要研究的是基础科学,并不是实际生产。
但是他在美国的时候,仍然不遗余力的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他关照和提携了一个个中国留学生,指导他们做科学研究。
后来到了中美关系紧张的70年代,杨振宁就作为首批华裔学者访华,促进了中美科技文化交流,被誉为 “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
杨振宁当时给了国家非常多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比如杨先生两次向周总理提出希望“倡导一下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的意见,之后清华成立基础科学研究班。
后来清华挑选出43个学生组成研究生班,这43个后来都成为国家栋梁,现任清华大学的校长顾秉林也是从这43个人里面出来的。
前清华校长王大中先生就曾高度赞誉:“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
后来,杨振宁改回中国籍,都八十几岁的高龄依然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所以,这面国旗,他当之无愧。
很多人拿杨振宁的葬礼规格和邓稼先和钱学森比较,认为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不如钱学森和邓稼先。
多人影射杨振宁不是真正的爱国者。
这种对比,是个老生常谈,但也是个“关公战秦琼”式的问题。
钱学森、邓稼先等元勋,在民族危难之时,毅然回国,专注于 “两弹一星”等应用科学领域。
他们为新中国铸就了护国的盾牌,他们的贡献是直接且立竿见影的。
但是杨振宁所长在理论物理学,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后来又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这种学术研究不是能实际产生社会建设作用的。
他当年留在美国,是因为那里有他探索科学前沿所必需的学术环境。
邓稼先在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曾写信宽慰杨振宁。
信的最后两行字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这种“共同途”,就是对中国的爱,殊途同归。
在美国的十几年里,杨振宁一直都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他晚年全职回归清华,致力于人才培养,这同样是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邓稼先杨振宁钱学森,他们就像一起赶路的同行者。
方式不同,但目标一致,都伟大,都值得敬仰。
10月24号杨振宁葬礼当天,央视新闻联播并没有报道杨振宁葬礼。
所以有人拿这件事来作文章,“新闻联播不是谁都能上的”,用这种话来影射杨振宁。
其实,当晚新闻联播不对此事做报道,有国家自己的考量,但是不过过渡去猜测。
在杨振宁去世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人民日报、新闻30分、新闻频道等就有好几次专题报道了杨振宁的生平!
并且对杨振宁晚年回国的贡献进行了赞扬。
对于杨老这样一位科学巨擘的离世,国家主流媒体必然会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既然央视新闻此前已经多次报道了,可能到后面,就想让这位科学巨擘安静地走好,不打扰。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复杂而辉煌。
我们或许无法完全理解他每一个选择背后的深意,但不该让一些片面的标签,遮蔽了他无比璀璨的科学贡献和那份深沉的赤子之心。
希望在我们讨论和怀念他时,能多一份基于事实的理性,多一份对科学巨匠的敬重,也多一份对复杂人生的包容。
相关文章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安康市,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是个美丽的小城。而安康的美,正是因为汉江穿城而过。汉江河宽约四百米,总长约一千五百千米。汉江大桥横跨江...
2025-10-26 0
Hi威海客户端讯近日,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发布2025年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我市《“数字孪生+警旅融合”打造韩乐坊智慧街区》《智...
2025-10-26 0
 
                            
                            极目新闻记者 高东起 韩婷霜降后的沈阳,洗尽铅华,显露出北国城市特有的铮铮风骨。它以沉静而硬朗的姿态,迎接冬天的序章。这份美,首先凝结在清冽的空气里。...
2025-10-26 0
 
                            
                            事情是这样,前两天还在和朋友吐槽成都的秋天太温柔了,结果10月25日一早,西岭雪山那边直接发消息,说下雪了,真的是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大概是冷空气搞的鬼...
2025-10-26 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日前在京胜利召开。全会着眼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强调“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会审议并通...
2025-10-26 0
 
                            
                            10月26日,2025年第十一届广州户外运动季核心活动 ——“爱户外・享自然”绿美广州骑游活动(花都站)在梯面镇红山村盛大启幕,400余名骑行爱好者在...
2025-10-26 4
 
                            
                            10月24日上午,杨振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这位贡献了103年光辉人生的科学巨匠,终于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本来是仰望科学巨人离去的悲痛,可...
2025-10-26 2
 
                            
                            “是中国逼我的!”特朗普的强硬表态近期搅动国际舆论。在公开场合彻底撕下伪装,将中美博弈的责任强行归咎中方。更直接的军事威慑行动已经展开,3 艘美航母已...
2025-10-26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