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假如我来办餐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7日 21:48 4 admin

老詹小注

老詹穷半生之精力,写出本理论专著《感官消费》。

自认为美得很,特别棒,完全原创,有理论价值。

甚至认为,某年月日,可以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然而,曲高和寡,一般人非但不看,而且不买账。

所以,至今还静悄悄地躺在屋角,几乎无人搭理。

前些天,一位开手机店的读者,说要买我这本书,

拿回去认真学习学习,看看对他是否会有点帮助?

对呀对呀!这位读者启发了我,不由得灵机一动。

老詹此书,不就有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内容么?

比如,其中就有三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办好餐馆。

老詹到底讲得如何,是不是确实还有些道理呢?

感兴趣者,不妨看看!

假如我来办餐馆



感官消费与办餐馆(之一)

餐馆,是直接与味觉打交道的地方。要想办好餐馆,就得充分了解味觉消费的特点,这才能有的放矢地让客人吃饱吃好,吃得满意,这一次吃了,下一回还想来。

味觉消费有什么特点呢?

特点之一:多样性。

这包括了消费食品的多样性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多样性。

先说消费食品的多样性。

消费食品的多样性,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材。迄今为止,地球上可供人类“进口”的食材,已不下万种,充分地了解和熟悉这些食材的性能,让它们在各种条件下充分地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是一个优秀厨师必备的基本功。

与此同时,还要创造性地让让各种食材巧妙搭配,形成各种各样新的口味组合,这更是一个令千千万万厨师大展所长的广阔天地。

比如,人们已经知道,鸡蛋与西红柿合炒,妙不可言。莲藕炖排骨汤,醇厚清香,土豆烧牛肉,味道好极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全新的搭配,可不可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独特口味呢?显然是可以的,只是你尚未发现,亦未行动而已。

再说消费习惯的多样性。

消费者有多种多样的消费习惯,这为开餐馆者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你看嘛,张三爱吃辣,李四喜欢酸,王五不怕麻,赵六最爱甜……有人喜欢川味,有人最爱湘菜,有人钟情粤菜……正所谓千人进食,众口难调,如何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办法只有一个,办出特色,突出个性,以不变应万变。

这里说的不变,当然不是菜品和口味的一成不变,而是自己餐馆特色个性的坚持不变。北京有家著名的“眉州东坡酒楼”,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京城开业以来,越办越是红火,越办分店越多,几乎天天食客盈门。其致胜诀窍,就是“办出特色,突出个性”——办出了眉州川菜的特色,突出了家庭用餐、中档适用的个性。

有人会问了,既然消费者消费习惯有其多样性,为什么这家餐馆只以川菜为主,只突出川菜特色,还能够成功地吸引这么多口味多样的消费者呢?

这就要说到味觉消费的另一个特点了。

特点之二:可变性

味觉消费的可变性,仍然包括两方面含义。

一是消费者口味的可变性

也就是说,一个吃惯了北方口味的京城食客,完全有可能在品尝川菜的过程中,渐渐地接受川菜,甚至爱上川菜,成为“眉州东坡”的忠实粉丝。

关键的关键,还得看你的菜品是不是富有个性,是不是有独特味道,是不是能够让人吃得清清爽爽,津津有味!

北京城内,餐馆林立,南北东西,中外各国,几乎都办有代表性的特色餐馆,这些餐馆只要下功夫把菜品做精、做细,做出特色,都会有自己的忠实拥趸,都能经营得风生水起。

究其实质,都是顺应了味觉消费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

二是消费食品的可变性。

这里说的可变性,主要是指随着烹饪食品温度的改变,同一食材所变化出的各种种样非常奇妙的口感。

比如,牛肉,倘若烧烤或油煎,五成熟、七成熟、十成熟,其口感是大不一样的。倘若清炒,嫩一点和老一点,味道也是大不相同的。

又如,同样是炒猪肝,嫩到何种程度,可以入口即化又不带一丝血腥味?老到什么火候,可以让食客体味到猪肝的沙质感,又不至于柴板板地嚼不动?这都大有学问。

说到火候,一个优秀厨师,或许终其一生都在不停探寻,认真摸索,因为他明白,只要火候上小小的一点微妙变化,就会给食客留下妙不可言的味觉享受。

假如我来办餐馆



感官消费与办餐馆(之二)

人们到餐馆吃饭,主要是满足味觉消费需求,食客们要品尝美味、一饱口福。所以,我们就得认真研究味觉消费的各种规律,从而让食客吃得爽口、吃得满意。

如何才能让食客们吃得满意呢?这个话题,上一节我们已经作了论述。

今天专门说说,一个餐馆,除了满足食客的味觉消费需求外,还要满足他们哪些需求呢?

一是触觉需求

进了餐馆,几人一桌,坐了下来。这时,你得先要让客人坐得舒服。餐馆的椅子桌子,高矮必须适中,软硬必须合适,让客人坐下刚好舒服,莫让屁股和腰杆受了委曲。

餐厅的温度,亦必须适中。冬天太冷,你得送送暖气;夏天太热,则要打开空调。这是把这顿饭吃好的基本前提。

当然,与此同时可别忘了,我们的舌头,既是味觉器官,兼而具有触觉功能。所以,菜肴的口感,万万不可忽视。同样是炒菜,切得细些还是粗些,是切成丁还是切成丝,入口硬些还是软些,火候老些还是嫩些,食材做得“面”些还是“脆”些,其中大有讲究(这一点后面将专门论述)。

二是嗅觉需求

嗅觉需求的满足,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餐厅内的空气一定要新鲜,不能充满油烟味儿,也不能混有其他让人不舒服的味儿。如今首都北京等各大城市提倡“凡上面有房顶的地方,一律禁止吸烟!”就是为了保证人们基本的嗅觉消费需求。

其次,饭菜虽然是用来吃的,但除了进口之后味道要鲜美外,进口之前,最好闻起来也很香,非常舒服。福建人喝功夫茶特有讲究。喝茶之前,先要将茶水倒入小瓷杯中,涮一涮,倒掉,再用鼻子对着闻一闻,何故?嗅其香也。外国人喝红葡萄酒,也很讲究。酒入杯中,先并不喝,只将杯子握于掌心,轻轻晃动,酒在杯中缓缓旋转,让掌心给酒微微加温。做完这一切,再将鼻子凑上前去,深深一吸。吸什么?也是为了满足嗅觉需求。

三是听觉需求

听觉需求的底线是,环境要安静,不能有燥音。不少饭馆为什么除了有大厅,还要开设若干包间?为的就是求得安静和私密,关起门来吃饭,不要别人干扰。更高一点要求则是,最好有悠扬音乐的伴奏(当然不能过大,防止喧宾夺主)。一些高档宾馆的大厅咖啡座,常会专请音乐学院学生在弹奏钢琴,这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听觉需求。

四是视觉需求

视觉需求,有两层含义,首先,菜品本身要符合视觉审美需求,看起来形状要美,色彩要鲜。有的饭馆已经将此做到极致,罗卜黄瓜之类凉菜,雕刻得如龙似凤,周围还辅以青山绿水。盘中摆的哪里是菜,简直就是艺术品呀!

其次,是餐馆自身环境,要给人以美感,形成一种整洁大方的氛围。有的餐馆,装修上花的钱甚至比土建还要多,追求的就是特殊的美感和气氛。一些大城市的高档饭馆,装修格调富丽堂皇,让食客一进餐馆便感觉到自己消费上了档次,给人以心理需求的满足。有的饭馆为了吸引顾客,还新添一招,歌舞伴宴。客人一边在下面吃饭,台上一边还有人轻歌僈舞,以助兴也。这也是兼而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

假如我来办餐馆


感官消费与办餐馆(之三)

上面两节,说的是餐饮行业如何满足食客们的各种感官消费需求。

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五种感官中,除直接与餐饮业关系最密切的味觉外,一个容易被人忽略但其关系其实亦相当密切的感官,就是触觉。

这一节,我们就来专门谈谈食客的触觉需求

仔细想想,凡进食者,除了品尝食品味道,进行味觉消费外,感受最为直接、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了的,就是舌头对于食品的触觉感知。

由于触觉感知的不同,同一食品,会让人产生大不相同的味觉感受。

比如,食物的“面”与“脆”,就是两种很值得研究的触觉感受。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食物,同样要进口的,但有的食物,其口感是越“面”越好,而的有的食物则是越“脆”越好。

也就是说,有的食品,人们要追求其“面”,有的食品,则要追求其“脆”。

比如,苹果,这就是一种追求其“脆”因而越“脆”越好吃的食品。我们去超市买来一筐苹果,削了皮,尝一尝,嗯,既脆,又甜,水还很多,一定是好苹果!

反之,虽然甜也还甜,水也不算少,但是,入口一嚼,面面的,沙沙的,这就感觉不佳,不受欢迎。

同样是水果,人们很爱吃的西瓜,却是反其道而行,人们追求其“面”而不追求其“脆”。

超市买来西瓜,一刀切开,红沙瓤,面面的,当然是好瓜。反之,水虽然多,也还甜,但脆脆的,一点不沙,这能是好瓜吗?

在生吃的食品中,追求其“面”的,还有西红柿、哈密瓜、桃、李、杏等。

追求其“脆”的,则有梨、枣等。

在熟食的食品中,“面”与“脆”也是大有讲究的。

先来说“面”

排骨炖莲藕。此时之莲藕,就要讲究一个“面”字。湖北有道名菜叫排骨炖莲藕,除了排骨很香、汤很白外,突出特点就是莲藕非常“面”,几乎入口即化,沙沙的,细细的,相当好吃。反之,如果莲藕给人的口感是很脆,那就会让人觉得比较硬,甚至以为还没煮熟。

再来说“脆”

新派川菜有一道创新菜名叫“三峡石爆脆肠”,先将圆圆的小石头加至极热,置于瓦盆中,再将刚刚爆炒的的猪大肠倒于石头之上,当热气腾腾的这道菜上了桌,切成粒状的大肠受到石头炙烤,一入口中,既脆又香,端的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除了感知食品的“脆”与“面”,对于食品温度的“冷”与“热”,也大有讲究。

比如,啤酒,一般说来,喝啤酒者,大都喜欢喝“冰镇”过的,似乎越凉越好。专家认为,啤酒的温度,控制在10度-12度时喝下最佳,因为,此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能形成最佳口味。太冰的啤酒,反而并不好喝,因为舌尖和口腔因过凉麻木而难以品到啤酒之清香。而且,温度太低,会使酒液中的蛋白质分解、游离,破坏营养成分,对胃肠道的杀伤力也比较大。

又如,红酒。完全发酵后的葡萄酒,一般储存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想喝的时候,倒出随时可以饮用。比较适口的温度在15-18度。但一般在家里自饮,没有太多讲究,只要温度不超过20度,口感都是OK的。

这是酒类。说到菜肴,凉拌菜自然是要稍凉为好。至于热菜,入口温度以不烫嘴为宜。此时,味蕾最为活跃,最能品味到食品的多种细微味道。凡入川者,往往会喜欢上四川的“麻辣烫”。此物以温度稍高略烫为好,吃进嘴里,又麻,又辣,又烫,一边吃,一边吐着舌头,情不自禁大呼,哎哟,好巴适呀!

假如我来办餐馆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