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当天多省遇雨,江苏还在“子午之交”时刻落下雨点,引发“立冬下雨究竟意味着什么”的争论与担心我在窗边看雨,路口的电动车排成一列,骑手把手缩...
2025-11-07 0
一觉醒来,全国多地气温一下就垮了下来,手机一看,有地方还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这正好赶上节气里的立冬。据老一辈的说法,立冬这天遇上雨,后面的冬天通常会比较难熬,大家都说“立冬下雨,冬天难熬”,听着都让人打个哆嗦。
说到立冬,其实它不仅是个日历上的节点。每到这一天,农村和城市里的老人都要测一测天色,顺带聊几句后面的天气。这一天如果遇到冷空气来搅局,又逢下雨,农村老人直接拍板,就是个“烂冬”信号了。大家信这些老话,不是没道理,毕竟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累积。想想今年立冬的状态,冷空气和雨齐头并进,感觉过冬要格外小心了。
往年冬天还算平稳,今年不少地区直接雪多、雨频繁,有的地方甚至见到路面结冰,出行变难。农田里,麦苗能用雪盖着,有保护作用,也能防冻保温,虫卵冻死。但要是大雪封路,蔬菜大棚压塌,谁都得头疼。这种湿冷天气,小麦、油菜有可能根系长霉,农民心里没底,怕收成受影响。果树挨冷又挨湿,来年开花都要迟,生活确实添了点难度。平常人日子也不好过,越到冬季,骨头都觉得更脆,呼吸道不舒服,有的人一天都离不开热水袋。
不同地方有自己的说法,有的说“早立冬,暖一冬”,也有说晚立冬冷得更狠。还有种讲法是“立冬在头,冻死老牛;立冬在中,单衣过冬”,每句都在提醒大家留意天气变化。这几年有的地方立冬时间偏晚,湿冷现象更明显,大家都在琢磨得怎么过好这个难缠的冬天。
其实南方和北方对立冬的态度有点不同。南方人最怕“烂冬”,下雨加冷,地里泥泞,一身湿气难散。老话说“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意思很直接,就是需要提前准备,遇上雨天得预防湿冷,没雨怕春天缺水。北方那边,一到立冬,风往北刮,就得防着有大雪,“立冬刮北风,小麦盖厚被”说的也是这个场景。
说到习俗,这个节气在老百姓心里挺重要。立冬这天,大多数家庭多少都会有点仪式感。北方的家庭基本都要吃饺子,说是“立冬不吃饺子,耳朵要冻掉”,有时候没吃真觉得缺点啥。南方吃法就花样多了,羊肉炉、火锅、姜母鸭什么都有,桌子上糯米饭叠着腊肉、花生。大家都愿意在这一天吃点补的,感觉就是为后面的冷天提前囤点能量。
说起来,这些关于立冬的俗语、习惯,其实反映了人们对冬天各种期盼和担忧。每到立冬后,街头巷尾卖热汤的小摊忽然就多起来,空气里能嗅到温暖的味道。人们早早拿出厚衣服,想着怎么对付冷风。有的说法听着像玩笑,可传统习惯却一直在影响生活。天冷了,备好衣服,补点热食,有时候也没那么多讲究,就是跟着感觉走。
我觉得,不管立冬下不下雨,吃什么其实都不是太大的事儿。一家人凑在一起过节,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那种舒服勉强算是对冬天的最好的回应吧。
相关文章
11月7日立冬当天多省遇雨,江苏还在“子午之交”时刻落下雨点,引发“立冬下雨究竟意味着什么”的争论与担心我在窗边看雨,路口的电动车排成一列,骑手把手缩...
2025-11-07 0
其实这次打卡玉龙雪山太过仓促,所以自认为错过了好几个沿途值得停留的取景点。奈何“天意不可违”,等我隔了两天准备再去,离景区卡口(检票点)六、七公里的时...
2025-11-07 0
新华社兰州11月3日电(记者梁军、郎兵兵)初冬的西北,雨雪初霁,云雾飘散开去,一幅水墨丹霞图在兰州市西北部的树屏镇徐徐洇开。这本是一片蓄不住肥水、长不...
2025-11-07 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7日消息,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方红卫(资料图)报...
2025-11-07 0
项目黄了,白羊把复盘笔记拍在桌上,转头就拉着团队兄弟开短会,手里攥着白板笔猛划:三个月的劲儿没白费,这些招下次直接怼新项目里! 他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
2025-11-07 0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一晃眼,秋天也结束,今年就剩下冬天了。今天是立冬交节日,进入了立冬也就意味着冬天开始。在立冬这...
2025-11-07 0
属猪的伙伴们,这几年是不是总感觉日子像裹了层雾?精心准备的机会莫名错失,想攒点底气却总被琐事牵绊,明明踏实肯干,却总遇“出力不讨好”的无奈,那种“明明...
2025-11-07 0
随着国产新能源车保有率的节节攀升,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度也水涨船高。每次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舆论场上总会掀起关于"性能与安全"的激烈讨论。最近有大V抛...
2025-11-0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