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8日讯(记者 杨淑华)11月8日,长沙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欢乐广场人声鼎沸、音乐震天,汤达人元气音乐节在此激情开唱。数万乐迷从湖南各地乃...
2025-11-08 0
“这次甲流来的,比去年猛多了!”一位社区医生在门诊接待了连续十几个高烧不退的患者后,忍不住感叹。这不是夸张——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2025年秋冬季甲流活动水平显著高于去年同期,发病人数上升更快,重症病例也在增多。
而真正让人警觉的是:这一次,甲流的高发人群已不局限于儿童和老人,许多年轻人、成年人也频繁中招。大家都在问:为什么今年这么严重?普通人到底该怎么防?“4要做3多吃”究竟是哪四个要做,三个要吃?可别等发烧了才想起来查!
你或许也有类似的经历:办公室里有人开始咳嗽,接着轮流“中招”,孩子从学校回来开始发烧,家里大人也跟着倒下。一场甲流,像是悄无声息地“扫荡”了整栋楼,这就是流感病毒的可怕之处——传播快、隐蔽强、突发性高。
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它的“变脸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每年病毒株都可能发生抗原变异,这也是为什么年年打疫苗、年年还可能感染。不是疫苗没用,而是病毒太聪明,它总在“换马甲”。
今年的甲流病毒株,以H3N2型为主,这株病毒的特点就是:发病急、症状重、恢复慢。很多人第一天只是低烧,第二天就高烧到39℃以上,接着出现浑身酸痛、乏力、剧咳、食欲不振,甚至引发肺炎。
中国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指出,甲流的流行周期通常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最凶险的就是冬春交替这段时间。现在正是高峰期,如果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等发热才行动,往往已经错过干预时机。
很多人以为,甲流就是“重一点的感冒”。但从病理上来看,它其实是全身性急性病毒感染,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甚至可能波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一旦拖延,后果不容小觑。
为什么今年大家更容易“中招”?除了病毒毒力增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免疫屏障下降。过去几年因为戴口罩、减少聚集,很多人“躲过了”流感,现在防护一放松,身体缺乏对当前毒株的“免疫记忆”,反而更容易感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提高免疫力是预防甲流的关键。”而在提高免疫力这件事上,“4要做3多吃”就是实打实的干货。
第一,要做的是勤洗手。甲流病毒不仅通过飞沫传播,还能通过接触传播。病毒在门把手、手机屏幕、公交扶手上可存活数小时,而我们每天摸脸、揉眼、抠鼻子,病毒就这样进入体内。
第二,要做的是戴好口罩。尤其在人多密闭场所、医院、地铁等高风险区域,口罩仍然是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线。不要觉得不舒服就摘掉,短暂的不适,胜过长时间发烧的痛苦。
第三,要做的是及时接种疫苗。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推荐,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优先接种。疫苗并不能让你百分百不得病,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第四,要做的是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会严重削弱免疫系统,研究显示,连续三晚只睡5小时的人,免疫细胞活性下降超过30%。保持规律睡眠,是最简单却常被忽视的免疫“充电站”。
除了“4要做”,饮食上的“3多吃”同样重要。不是盲目吃补药,而是从日常餐桌上就开始增强免疫力。
第一,多吃蛋白质类食物。比如鸡蛋、豆腐、鱼肉、瘦牛肉。这些食物提供身体修复和免疫细胞生成的原料。缺蛋白质,免疫系统就像“没砖头盖房子”,再多维生素也白搭。
第二,多吃富含维C的蔬果。比如橙子、柠檬、猕猴桃、青椒、番茄等。维生素C能辅助抗体生成,也能减少病毒对呼吸道黏膜的破坏。每天一两个水果,是抵御病毒的“天然屏障”。
第三,多吃发酵类食物。如酸奶、纳豆、泡菜等,这些食物含有有益菌,能改善肠道菌群,间接增强免疫力。很多人不知道,70%以上的免疫细胞其实存在于肠道,肠道健康,整体抗病能力才强。
很多人对甲流的预防也存在几个误区,必须纠正。
误区一:发烧才算得病。甲流感染后有些人并不发烧,而是表现为腹泻、头痛或极度乏力。尤其是老人,可能没有典型表现,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疲劳”。
误区二:不去医院就是安全的。很多人自觉“少出门就好”,但忽视了家庭聚集、单位会餐、无症状传播等情况。甲流潜伏期短、传播力强,只要一个人感染,全家都可能陆续中招。
误区三:吃抗生素能预防。抗生素对病毒无效,甲流是病毒性感染,滥用抗生素只会破坏肠道菌群,反而削弱免疫力。真正有效的办法,是早发现早干预,配合医生科学用药。
从防控角度看,甲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意和拖延。我们并不是要大家恐慌,而是要大家提高警觉。防住第一波,才能守好整个冬天的健康防线。
而真正有用的防护,不是一次性的“吃药止咳”,而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管理。“4要做3多吃”不是口号,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落地执行的具体行为。
从今天起,把洗手、戴口罩、早点睡变成习惯;把鸡蛋、酸奶、水果摆上餐桌;每年按时打疫苗,不再犹豫。防住甲流,守住健康,要靠每一个微小的坚持。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全国流感监测周报第44期[R].中国疾控中心网站,202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流行性感冒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张明杰,李志文.睡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4,40(10):1123-1128.
相关文章
红网时刻新闻11月8日讯(记者 杨淑华)11月8日,长沙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欢乐广场人声鼎沸、音乐震天,汤达人元气音乐节在此激情开唱。数万乐迷从湖南各地乃...
2025-11-08 0
说起浙江,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城市就是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这座城,是浙江省的省会也是长三角经济重镇,随着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破万...
2025-11-08 0
近来,有很多人议论:用AI写文章,会不会惹来麻烦?有人说这是取巧,有人说这是趋势,而真相,往往藏在风向的缝隙里。表面上看,工具本身无善恶。AI如笔,执...
2025-11-08 0
你有没有留意过——越心软的人,真要下定决心离开,反而越干脆。不是他们突然变得冷漠,而是因为——该给的真心、该尽的力,他们都给够了。 01 他们已经把“...
2025-11-08 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斯临 moto X70 Air,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紧随苹果之后,联想也发布了自己的超薄手机——moto X70 A...
2025-11-08 0
美东时间11月7日周五,IBM宣布,被选入美国国防部下属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量子基准测试计划(QBI)的B阶段。这是对该公司在构建大规模容...
2025-11-08 0
近期内娱圈风波不断,商界同样暗流涌动。“东方甄选核心元老孙东旭正式离职” 的消息一经传出,迅速霸占各大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全网热议。作为曾陪着东方甄选从...
2025-11-08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