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3日 23:02 1 admin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海沧区,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地处厦门市西部,东以海沧大桥连厦门岛湖里区,东南隔厦门港与思明区相望,南临九龙江口以厦漳大桥接漳州市龙海区,西北与漳州市长泰区相邻,北与集美区接壤,东北隔马銮湾以新阳大桥接集美区。辖区总面积186.82平方千米。

截至2025年6月,海沧区辖4个街道。28

截至2024年末,海沧区常住人口为62.6万人。区政府驻嵩屿街道滨湖北路9号。

唐代时海沧始为海滨聚落,称海口,后改海沧,又作海仓,有临海富裕之意,辖内有溪名沧江。民国时代设沧江镇、海沧区;五十年代设有海沧区、海沧乡、海沧公社等;1989年,设海沧台商投资区。2003年8月,设海沧区。海沧区是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天竺山旅游风景区、日月谷温泉渡假村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青礁慈济祖宫、莲塘别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海沧油画、海沧东孚玛瑙、海沧土笋冻、土龙汤等特色旅游产品;有非遗代表性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项、市级5项、区级17项。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历史沿革

唐虞夏商时代,为扬州属地。

西周,属七闽地。东周为越国地。

秦,属闽中郡东冶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闽越国;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属扬州侯官县。

西晋,属扬州晋安郡,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东安县改晋安县,同年析置同安县,辖之。永嘉元年(307年),同安县复隶晋安县,辖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属泉州南安县。

唐初属岭南道,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隶江南东道清源郡。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四乡置大同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辖之。五代属闽国泉州;五代末属江南东道清源郡。

宋淳祐年间,今海沧区南部划属福建路漳州,为龙溪县永宁乡新恩里,辖域为今海沧区海沧街道、新阳街道、海沧农场;今海沧区北部仍属福建路泉州,为同安县明盛乡积善里,辖域为今东孚镇、第一农场和天竺山林场。南宋改里为都,南部三都地区为新恩里一都、二都、三都,后演变为一二三都,称“三都”;北部东孚境域为积善里十七都、十八都。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元属福建行省,后改属江浙行省;三都地区属漳州路龙溪县,北部东孚境域属泉州路同安县。

明清时,“三都”属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领永昌保、集兴上半保、集兴下半保、崇隆保;东孚境域则属泉州府同安县积善里,领新垵保。

民国元年(1912年),“三都”属福建省汀漳道海澄县,东孚境域属福建省南路道同安县,民国三年(1914年)6月改厦门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三都”属福建省海澄县,为新恩里一、二、三都;东孚境域属福建省同安县,为积善里十七、十八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13日,“闽变”政府决议将福建省分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三都”属龙汀省龙溪县,东孚境域属兴泉省同安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10日,龙汀省、兴泉省夭折,龙溪县、同安县仍直辖福建省。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934~1935年),“三都”先后属福建省第六、第五行政督察专区,东孚境域先后属福建省第五、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三都”属海澄县第四区,东孚境域属同安县第三区第二十办事处角尾联保、鼎中联保。同年5月13日,厦门沦陷。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撤销联保;海澄县划为4区,三都地区属第四区,驻海沧,领1镇2乡28保;东孚境域为同安县第三区角尾乡中孚保、鼎山乡东坂、莲花、水头、鼎尾、祥露5保。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海澄县第四区改海沧区,领1镇2乡28保。东孚境域为角尾乡(鼎山乡并入)中孚、莲花、水头、鼎美、后祥5保。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东孚境域属同安县,为灌口镇贞岱保,角尾乡东坂、莲花、霞露、中孚4保。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东孚境域属同安县角尾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撤海沧区,沧江镇、金钟乡、新霞乡直隶海澄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调整乡镇保甲,三都有海沧乡、金霞乡;东孚境域仍属同安县角尾乡。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1955年10月,东孚境域划属同安县东孚区。三都地区海澄县第四区改名海沧区。

1956年6月,东孚境域划属灌口区。

1957年,灌口区东孚、鼎美等12乡划入厦门市郊区;同年11月鼎美乡析设第一农场。三都地区为海澄县第四区海沧乡、霞阳乡、新垵乡。

1958年4月,撤海沧区,霞阳乡并入新垵乡;同年8月海澄县与龙溪县并为龙海县。

1978年9月,杏林区成立,辖之。

1961年10月,海沧公社析设锦里、渐美公社。

1962年2月,析设炭薪国营林场。

1964年5月,锦里、渐美公社复入海沧公社。海沧公社新垵、霞阳2大队划属杏林公社。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1978年,在杏林公社基础上置杏林区。

1980年7月,炭薪国营林场更名为国营天竺山林场。

1984年,海沧、东孚、杏林公社改乡,大队改村委会。

1986年12月,海沧乡改镇。

1987年8月,改属集美区海沧镇、东孚乡、海沧农场、第一农场、天竺山林场,杏林区杏林乡。

1989年,海沧镇、东孚乡开辟为海沧台商投资区。

1991年12月,东孚乡改镇。

1995年10月,海沧镇、东孚镇、海沧农场、第一农场、天竺山林场划入杏林区,辖之。

1996年1月,集美区海沧镇、东孚镇划归杏林区。

2000年,东孚镇祥露村改属海沧镇。

2003年8月,杏林区驻地迁海沧镇石塘并更名海沧区。马銮湾以北的杏林街道、杏林镇划归集美区。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3年8月,海沧区辖马銮湾以南地域和海沧镇、东孚镇和厦门市第一农场、天竺山林场、海沧农场,共28村委会,2居委会。14

2006年1月,海沧镇析分为海沧街道(辖5社区10村委会)、新阳街道(辖2社区1村);时辖2街1镇,领7社区、23村委会。

2010年,海沧区辖海沧、新阳2街道、东孚镇,领12社区居委会、23村委会。

2014年12月31日,厦门市政府(厦府[2014]372号)批复同意将海沧街道分设为海沧、嵩屿两个街道。调整后,海沧街道,辖海沧、温厝、海兴3个社区,青礁、囷瑶、锦里、后井、渐美5个行政村和古楼农场、海沧农场;嵩屿街道辖鳌冠、东屿、钟山、海发、海达、海翔、海虹、未来海岸、北附小、海林10个社区和石塘、贞庵2个行政村。

2015年1月22日,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闽政文[2015]19号)撤销东孚镇,设立东孚街道。至此,海沧区辖4个街道;海沧街道、新阳街道、嵩屿街道、东孚街道。

2016年,海沧区辖东孚街道、海沧街道、嵩屿街道、新阳街道,领23社区、14村委会、3农(林)场。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6月,海沧区辖4个街道:海沧街道、新阳街道、东孚街道、嵩屿街道。海沧区政府驻嵩屿街道滨湖北路9号。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沧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7°52′51″~118°04′17″、北纬24°25′18″~24°38′50″之间。地处厦门市西部,东以海沧大桥连厦门岛湖里区,东南隔厦门港与思明区相望,南临九龙江口以厦漳大桥接漳州市龙海区,西南、西与漳州市龙海区交界,西北与漳州市长泰区相邻,北与集美区灌口镇接壤,东北隔马銮湾以新阳大桥连接集美区杏林街道。总面积186.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沧区主要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滩涂组成,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定。东、南二面临海,北面靠山。北片区基本地势是从南、西、北三侧向马銮湾水域倾斜,西北部为高山地形,紧靠海拔933米的天柱山,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蔡尖尾山海拔422.2米,西部连接文圃山海拔381.6米,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形成典型的海湾地形特征。南片区整体地势较为平坦,除京口岩山最高海拔137.9米外,其余地势海拔低于23米。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气候

海沧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9℃,1月平均气温12.4℃,7月平均气温28℃。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平均降水量1187.4毫米。7~9月为台风季节。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

水文

海沧区境内最大河流为过芸溪,从天竺山至马銮湾流经境内东孚街道,长15.2千米,流域面积49.2平方千米,设计流量19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过坂溪等。有溪头、天竺山、两二、古楼等水库。

自然资源

海沧区已发现和探明的矿种为;地热、建筑用花岗岩和饰面用花岗岩三种。其中;地热,汤岸(日月谷)温泉,已探明储量为7.781兆瓦;建筑用花岗岩,共有矿区21处,总探明储量5112.3万立方米;饰面用花岗岩,共有矿区11处,总探明储量455.69万立方米。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交通运输

公路

海沧区公路有G319国道、G324国道、S201省道、沈海高速公路、厦成高速公路过境。海沧大桥连接厦门岛。道路总里程100多千米,一级以上公路70余千米。

铁路

海沧区有鹰厦铁路连接海沧支线铁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过境。

港口

海沧港区是厦门港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区,拥有26千米的海岸线和11千米的深水岸线,可建设生产泊位34个,其中已建成万吨级泊位24个,规划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前沿水深-17至-13米,可靠泊20万吨级集装箱和散货船舶,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70条(其中国内40条;国际30条),可通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地中海、欧洲、美洲等40多个世界主要港口及中国国内各港区。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青礁慈济宫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青礁慈济祖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南宋年间,供奉保生大帝,即大道公,被誉为闽台文化源地之一的“闽台慈济第一宫”。宫内440米长的中医长廊,共有811级台阶,是福建省最长的一条弘扬中医文化的长廊,也是整个慈济祖宫景区的中轴线。长廊两侧矗立着历代名中医的雕像32座,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坐落在慈济祖宫内中医长廊顶端的保生大帝像高达19.8米,雄伟壮丽,临海遥望海峡东岸。宫内保存大量珍贵的石雕、木雕、彩绘等艺术品和丹井、丹灶、石臼等吴本当年采制药草使用过的文物。自2006年以来,青礁慈济祖宫已连续举办七届保生慈济文化节。

石室禅院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药师佛道场石室禅院位于玳瑁山下,院内有许多景迹;如九龙照壁,全长108米;护法殿即原来的旧大殿,此殿建于道光年间,光绪、民国后,几度重修,遗留至今,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祈福钟殿内的青铜大钟,是闻名于海峡两岸的“万福万寿和平钟”,该钟于2008年被收录在了上海吉尼斯大世界名册中,即为“铸有最多不同字体吉祥字的青铜大钟”,此钟重24吨,代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让撞钟人在二十四个节气里,节节高升;钟高5米,喻意能让听到钟声的地方,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钟的口径为365厘米,代表撞钟时,能保佑大家365天,天天平安;同时以和谐社会、平安人生,来命名和平钟,故全称为“万福万寿和平钟”。

莲塘别墅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莲塘别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沧街道海沧社区,由住宅、家庙、学堂、花园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厦门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别墅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当地赴越南经商致富的陈炳猷先生所建。莲塘别墅作为厦门保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其工艺考究、装饰富丽、石木砖雕精美是研究古代居民人文生活的“活化石”。

新垵古民居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新垵古民居位于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主要为晚清时期在东南亚等地创业致富的华侨回乡所建。这些古民居分布较集中,且有相当的规模和工艺精美的石雕、木雕,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海沧区文化馆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海沧区文化馆前身是海沧区文化图书馆,于2007年5月由海沧区机构编委会批准更名为海沧区文化馆。海沧区文化图书馆于2004年6月批准设立。图书馆于2005年7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海沧区文化馆位于海沧区文化中心(海沧区滨湖北路15号),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设有舞蹈、音乐、书法、美术、摄影、非遗等各种功能室26间。其设备和功能在福建省区县级文化馆中位居前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3月,海沧区非遗代表性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项、市级5项、区级17项),代表性传承人36人(其中省级4人、市级10人、区级22人)。

保生大帝信俗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保生大帝信俗发源于海沧青礁慈济宫和龙海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姓吴名本,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生于白礁村,自幼学医,结庐于青礁崎山东鸣岭下,为民治病莫不妙手回春,后因上山采药,坠崖谢世。因其德术双馨,民间谥为“医灵真人”,后又得累朝褒封,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被封为“保生大帝”,民间俗称“大道公”。保生大帝信俗在民间流传近千年,主要包括祈求药签、问事签以及请神、乞火、分炉、进香、绕境巡游、祭典等活动。该信俗随着闽南移民的播迁而遍布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保生大帝信俗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海沧蜈蚣阁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蜈蚣阁是流传于海沧东屿、锦里等村庄的民间游艺活动,旧时用于迎神赛会的化妆游行,今为进香及文艺踩街形式之一。蜈蚣阁“阁棚”的数量有20至108节不等,材料以木板为主,每个阁棚长约1.5~3米,宽约0.7~1米,上面装置一高凳,由儿童扮成古装戏曲人物坐在高凳上。棚周饰以五彩花卉、兽禽图案。每块“阁棚”之间以活榫相接,连成一串,又可灵活转动。“阁棚”的首尾分别装上龙头龙尾。表演时,每一阁棚由两个或四个甚至八个成年男子扛抬,几十节阁棚相连,便宛如百足蜈蚣,故称“蜈蚣阁”。每年在保生大帝的诞辰,上述村庄都会组织“蜈蚣阁”艺阵到青礁慈济宫“进香”。其游艺过程按摆阁、过火、巡境等顺序进行,是民间稳定族群、凝聚民心的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盛事。海沧蜈蚣阁于2011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闽台送王船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送王船是闽南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动,起源于滨海渔村的“海醮”习俗,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送王船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爷,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保护神。送王船习俗在海沧广泛流传于钟山、石塘、芸美、新垵、海沧等村落,每四年举行一次。村民通过掷筊在固定的农历月份确定某一天举行送王船仪式,制造一艘王船,或是用杉木制成,或是纸制,把王爷请上王船,载上柴、米、油、盐以至各项生活用品等实物,在海边焚烧。送王船仪式依序包括立杆升旗、安栈、安龙眼、立桅、进水、请帆、王船出栈、游境、安位、化吉等。闽台送王船于2011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20年12月中马送王船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垵五祖拳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五祖拳是南少林拳的流派之一。清末泉州人蔡玉明以太祖拳为基本功底,综合其他门派拳法的特点创立五祖拳。清末民初,蔡玉明弟子沈扬德来到新垵开设武馆,传授五祖拳,从此五祖拳在新垵村开始流传、继承、发展。新垵五祖拳总体可分为拳术套路及对练技术等内容。拳谱套路有80套,共120多个动作。套路的组合讲究精神气力,脚步手法,着重于攻防兼顾,进退有据。对练徒手技术转变灵活,善于利用压技、撬技等各种技法连粘,如太极推手,以柔克刚,以刚制胜。五祖拳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侧重于锻炼身体、自卫防身,是值得保护、弘扬的一项传统武术。新垵五祖拳于2007年9月入选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名录项目。

风景名胜

天竺山旅游风景区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天竺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8%,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福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闽西南自驾游十佳景区。景区分为休闲度假区、天柱峰景区、天竺湖景区、仙灵棋景区四大部分。有天竺湖、两二湖、皓月湖三大湖,皓月湖有着长达4.3千米的环湖木栈道;百竹园拥竹种多达250余种;千年古刹真寂寺是唐朝帝王唐宣宗修身避难之处,并有龙门寺、浴龙桥、拴马石、龟背岩等散落的名胜古迹;玉兰幽谷种植多品种的玉兰花卉,与地形相辅相成,形成奇特的花海景观。

青礁村院前社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院前社,是海沧街道青礁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海沧马青路与角嵩路交接处内侧,背靠青山,数步之遥便是大海之滨,与作为保生大帝祖宫的青礁慈济祖宫同属一个村委会。是中国国内首个闽台生态文化村,是海沧区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厦门市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厦门新二十四景、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首批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院前蕴藏了众多闽台文化;古厝建筑景观、两岸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传奇历史故事。

日月谷温泉渡假村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日月谷温泉渡假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整体风格为东南亚热带风情,是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日月谷温泉水表层温度高达82℃,属稀有的碳酸盐泉,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增进血液循环,快速消除疲劳。

东方高尔夫球场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东方厦门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位于马銮湾的南面,球场占地3700亩(246公顷),为国际标准27洞竞赛型球场。东与厦门市区隔海相望,依山傍海,利用地形地貌等天然资源,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球道。球场内有586年树龄的榕树、具有百年历史的夫妻榕树、奇石“断头龟”、中国首位“大总统”杨衢云祖居、高尔夫别墅社区等特色旅游资源。

桥梁博物馆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桥梁博物馆坐落在海沧大桥东岸锚碇内,这是在大桥硕大的锚碇里建起来的中国第一座桥梁博物馆。桥梁博物馆由海沧大桥建设展示馆、中国桥梁百年回顾展示馆和海沧大桥监控中心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三层展出;一层是海沧大桥建设展示馆,从大桥设计、施工、科研、投融资、监理、景观等多角度完整地展示了大桥的建设过程。二层是中国桥梁百年回顾展,以历史为经纬,以桥梁科技为线索,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古代与当代桥梁建设的辉煌成就,介绍桥梁科技知识和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桥梁,其中汕头海湾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五层是大桥监控中心。这是海沧大桥交通指挥的核心,具有数据采集、数据通信、分析统计、控制高度、文档管理、图像图形显示和自检报警等多种现代化管理功能。

地方特产

油画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海沧油画产业共有油画企业30多家,画廊、画室580多家,海沧已跻身中国三大商品油画出口基地之列,并发展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手工油画生产基地。海沧油画村先后被授予“省级特色商业街”(2007年)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等荣誉称号,并成功举办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沧油画分会场活动。

玛瑙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海沧东孚玛瑙原料均来自世界各地,是全中国最大的玛瑙原材料集散地。已建成东孚玛瑙商业街,开设福建省首家玛瑙艺术博物馆(石语珠宝商城),引进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玛瑙雕刻厂(和玉缘玛瑙工艺品厂),并成功举办四届厦门(海沧)玛瑙文化旅游节。

海沧土笋冻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海沧土笋冻。“土笋”又叫“星虫”,是一种环节动物,身长仅一二寸,却五脏俱全。土笋冻呈灰白色,晶莹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弹性,冷冻之后品尝“味道鲜美、爽口”,营养丰富。

章鱼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章鱼又称石居、八爪鱼。海沧章鱼以白灼章鱼最为特色,冰脆鲜爽。餐桌上光鲜滑嫩的秘制章鱼,十分讲究;章鱼由活着入库冷冻,到解冻揉搓、沸水滚熟、矿泉水冷冻,最后鲜脆上桌,不仅需要多道工序,而且力气、火候的拿捏也要到位。

土龙汤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土龙又叫“食蟹豆齿鳗”,土龙是沿海一带的民间说法,能强筋壮骨,所以凡是摔伤、骨折、筋骨酸痛必定想到要吃一帖“药膳土龙”或喝“土龙药酒”。有钱人家总会为媳妇或女儿,浸一坛“土龙药酒”以备坐子时得到最好的滋养和补赏。

著名人物

吴本(979~1036年),字华基,号云冲,同安县白礁人(今属龙海区),北宋名医。自幼颖悟,立志学医,以普救众生为己任。访求名师,潜心钻研医术。在青礁岐山龙湫坑畔结茅为舍,采药炼丹,为民治病,被尊为“神医”。景祐三年(1036年),上山采药坠崖去世,乡民于龙湫坑塑像建祠奉祀。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在青礁、白礁各建东、西庙,皆称慈济宫。吴本死后屡受历代王朝褒封,为闽台两岸民间信仰的医神和保护神。

颜慥(1009~1077年),字汝实,号朴庵,海澄青礁颜氏的开基祖。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蔡襄为泉州太守,荐颜慥为漳州路教授。后来颜慥辞别蔡襄,居岐山青礁,自号“八遁老翁”。

颜思齐(1589~1625年),字振泉,海澄三都人(今海沧青礁)。年长精武艺,22岁时在家乡遭宦家之辱,愤杀其仆,逃往日本平户谋生,投在李旦旗下。天启元年(1621年),由李旦出资主导,颜思齐领队、郑芝龙为副,率领十三艘船、数百人,在笨港南岸(今云林县北港镇)登陆。颜思齐率众登陆后,伐木筑寨,总共建立了十个营寨,故有《台湾府志》说“台湾有中国民,自思齐始”。

[福建 厦门市海沧区]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