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31日 23:06 3 admin

逛哈尔滨是东北三省游玩的最后一站。上午,晨光在索菲亚教堂的墨绿色穹顶上流转,洋葱头式的穹顶群托着东正教十字架,将1907年的远东旧梦定格在碧空之中。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我们沿着铁艺围栏缓步环行,教堂红砖外墙的裂纹里藏着中东铁路的汽笛声,镶嵌着彩色玻璃的拱窗后,似乎还回荡着白俄流亡者当年的祈祷。鸽群掠过广场时,翅膀划破了时空的结界。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沿松花江畔的风光带前行,江风拂面,江对面是太阳岛,有索道缆车跨江移动,这大概是松花江观光索道吧。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松花江畔,里道区江岸,有一大广场,广场中央是防洪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从广场向前,就转入了百年老街——中央大街。这里立刻被卷入建筑艺术的万花筒。文艺复兴式的拱券窗挤在巴洛克式的涡卷装饰旁,新艺术运动的铁艺阳台悬在折衷主义的山花顶上。脚下凸凹的菱形面包石被岁月磨出青黑光泽。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马迭尔宾馆门前排起的长队蜿蜒成时光隧道,人们举着冰棍咬下1906年的甜,奶油香混着隔壁面包房刚出炉的大列巴的麦香,飘过黄墙绿窗的梅耶洛维奇宫。当地人十分好客,看笔者欲买马迭尔冰棍,就主动告诉笔者,那家才是正宗的马迭尔冰棍、那家冰淇淋美味、那家大列巴硬香有嚼劲、那家红肠烟熏风味正宗,让人感受到北方人的真诚和好客。他一再叮嘱,一定要去巴洛克风情街去看看。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中华巴洛克老街,又是另一重天地。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中西合璧的骑楼连绵成市井画卷,石榴纹样的檐口下挂着红灯笼,科林斯柱头旁雕着牡丹花。老鼎丰的糕点香与油泼辣子味在巷弄里打,卖俄罗斯套娃的摊主用东北话吆喝"瞅一瞅看一看了啊"——这才是哈尔滨最真实的肌理,洋气里掺着烟火,舶来品落地生根。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中午时分登上松花江铁路桥。这座1901年由俄国人建造的钢铁巨兽,如今以玻璃步道的新生姿态横跨江面。脚下透亮的玻璃映出滔滔江水,锈红色的桁架结构在夕阳中如燃烧的骨骼。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下午,参观了731遗址博物馆,感受到历史的沉重。那里是日本侵华期间的研究.实验.制造基地,现在是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是为了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守护和平,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关东秋韵(六):哈尔滨篇


哈尔滨、松花江是美丽的…

这座被铁路拉来的城市,终究在文化交融中长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就像松花江的水,裹挟着东西方的故事,永远向着更广阔的远方奔流。


照片:刘女士提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