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河,流水潺潺。10月11日傍晚,2025年长河文化共生雅集系列活动暨紫竹院地区国际青年文化月启动仪式在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万寿寺码头举行,中外青年共...
2025-10-11 0
编辑:香瓜
朋友圈里的旅游照片,风向好像一夜之间就变了。
当特种兵式旅游还在比拼日行三万步时,一股反向潮流正在年轻人中蔓延,他们住酒店点外卖、景点门口打卡就撤、攻略只做"哪里人少",自称"窝囊游"的信徒们,用彻底放弃仪式感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旅行的意义。
与传统旅游相比,“窝囊游” 不追求紧凑的行程,也不在乎是否 “不虚此行”。这里没有特种兵式的 city walk,有的只是漫无目的的闲逛,他们会刻意避开任何需要排队或人流量大的地方。
极致一些的 “窝囊游” 者,会在假期选一个城市,预订好酒店,然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间里,睡觉、刷手机、点外卖。看似花了旅行的钱,却过着和在家差不多的生活。
晒出来的照片可能是躺在漂流筏上随波逐流,或者坐着扶梯慢悠悠地上山。一种新的旅行哲学正在流行,大家给它起了个自嘲又贴切的名字“窝囊游”。
这股风潮的核心很简单:用最少的力气,换取最大的心理愉悦。它不再追求征服了多少物理空间,而是开始计算,我们为自己的情绪账户充值了多少。有人甚至喊出了口号:“挣窝囊费,旅窝囊游,享受窝囊人生。”这句玩笑话背后,藏着年轻人对当下经济和心理状态最直接的回应。
当“放松”和“自由”都能被精确计算,甚至明码标价时,我们踏上旅途,到底买的是什么?
“窝囊游”的精髓,在于它对传统户外体验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造。它把那些听起来需要勇气和体力的项目,变得几乎毫无门槛,核心就是剥离掉一切不确定性和体能消耗,只留下纯粹的舒适感。
就拿爬山来说,如今可以完全“无痛”。很多景区直接把科技武装到了牙齿,上山的路铺上了传送带,就像机场的“魔毯”一样。陡峭的地方,干脆装上直达山顶的自动扶梯。你甚至可以看到扶梯被别出心裁地设计成白色木马的造型,两旁还贴心地喷洒着水雾降温,让你在盛夏也能保持清爽。
攀登这个动作本身被彻底消解了,剩下的只有纯粹的观景。
同样被改造的还有那些所谓的极限运动。比如蹦极,商家们巧妙地重构了它的卖点,不再是肾上腺素飙升的自由落体,而是强调缓慢下降和一种“绳索对抗”的体验。这种玩法门槛极低,甚至让不少中老年人也愿意上来试一试。
漂流项目更是被戏称为“漂流早教班”。水流平缓到几乎感觉不到波动,安全员全程像保姆一样护航。整个过程与其说是冒险,不如说是一次水上休闲。等你上岸后,工作人员还会递上一杯热乎乎的姜茶。
这些细节,正是“窝囊游”商业模式的聪明之处。它把“心理舒适”这种抽象的感觉,通过一杯姜茶、一阵水雾这些具体可感的服务,变成了标准化的产品,让情绪价值变得可以交付。正如专家蔡海超所说,这种方式降低了门槛,让冒险体验变得既安全又触手可及。
这种看似“没劲”的旅游方式,不仅没有遇冷,反而引爆了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它精准地抓住了那些被传统旅游业忽略的人群,渴望体验世界,但精力实在有限。
这些用户,可能是被工作掏空的“在职牛马”,也可能是自嘲“又菜又爱玩”的“低能量青年”。他们共同的痛点是,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人疲惫不堪,他们需要逃离,但又不想在难得的假期里再给自己增加负担。旅游的目的不再是挑战自我,而是寻找一个可以彻底放松的“心灵避难所”。
实打实的营收增长更具说服力。推出“窝囊三件套”组合(魔毯上山、缓降蹦极、慢速漂流)的石燕湖景区,今年前八个月的游客量就超过了五十万,已经超出了2024年全年的总和。其中,那个慢悠悠的漂流项目,一天就能接待约一千人次。在浙江安吉,云上草原景区的类似项目,七月以来的订单额同比增长也超过了四成。
“窝囊游”的商业逻辑,是把旅游从一种需要精心策划的“特殊活动”,转变为一种日常的解压消费。景区的功能也随之延伸,比如举办“躺平音乐节”,直接给游客配好躺椅和冰块,让你从身体到精神彻底放松。消费的链条,也从单一的门票经济,成功拓展到了更广阔的“情绪消费”领域。
当“窝囊”成了一门可以被计算、被优化的生意时,一个悖论也随之浮现。
我们确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一站式平台,把预订、购票、攻略、团购等功能全部集成,完美迎合了年轻人想当“甩手掌柜”的需求。你几乎不用动脑子,就能安排好一趟看起来很放松的旅程。
但这种便利的代价,可能是选择的窄化。我们的路线、我们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平台的算法和商业推广引导的。我们以为在自由选择,实际上却可能是在商家设计好的“舒适陷阱”里打转。
一些游客已经开始抱怨,觉得这种方式“丢失了旅游的乐趣”。当所有景区都开始复制“窝囊三件套”时,这种体验很可能沦为一种新的、更省力的“打卡”形式,它最初那种反叛和自嘲的精神内核,正在被商业噱头所稀释。
有专家就发出了警示,要警惕“伪窝囊”的陷阱,避免它彻底沦为商业炒作。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窝囊游”的出现,本是对过度竞争和“意义过剩”时代的一种抵抗。年轻人信奉“够用就好”,接受自己的局限,这是对传统成功学的一种叛逆。
然而,当“躺平”和“松弛”都能被打包出售,当这种抵抗的姿态都能被消费主义轻松“收编”时,我们追求的“情绪自由”,还剩下多少真实?
“窝囊游”的火爆,不是偶然,它是当下社会心态和商业智慧的一次完美共振。它既是年轻人务实而聪明的自我关怀,也是旅游产业一次成功的市场创新。
它的出现,提醒整个行业,消费的关键永远是满足人们内心真实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形式或炫耀。就像专家陈义庚指出的,出发点应该是追求真实的快乐。
未来的挑战,不在于创造更多像“窝囊”或“特种兵”这样的标签,而在于能否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保留探索的乐趣和空间。景区在开发省力路线时,也应该保留传统的徒步路径,尊重游客的选择权。创新的底线,是确保体验的普惠,而不是设置新的消费门槛。
无论旅游的形式如何变化,那条行业的黄金法则始终未变:回归初心,满足人们对这个世界最多元、最真实的好奇。这或许才是我们在“窝囊”与“远方”之间,需要找到的那个平衡点。
相关文章
一条长河,流水潺潺。10月11日傍晚,2025年长河文化共生雅集系列活动暨紫竹院地区国际青年文化月启动仪式在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万寿寺码头举行,中外青年共...
2025-10-11 0
南宁文旅2025-10-11 18:46:10南宁园博园粉黛花海生活节精彩继续满屏粉色浪漫可别错过啦!!!30000㎡粉黛花海热度持续飙升!还没有打卡...
2025-10-11 0
https://web.cmc.hebtv.com/cms/rmt0336_html/19/19js/dsp/12039563.shtml?share...
2025-10-11 0
当中秋明月邂逅国庆红旗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明溪、清流、宁化核心三县以文化为魂、山水为媒将红色基因、生态之美、侨乡特色与客家风情深度融合为游...
2025-10-11 0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国庆中秋假期,新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精彩纷呈,千年技艺以多元形态融入各族群众假日生活,书写文化传承与文旅消费共荣新篇。...
2025-10-11 0
沽源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赴上海参与第十五届上海湾区滬之源·海渔文化节及后续系列活动PART 12025年国庆前后,沽源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赴上海参...
2025-10-11 0
10月1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九派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第十四届琴台音乐节将于10月17日至11月15日在武汉举行。会上介绍,本届音...
2025-10-11 0
近日,据媒体报道,辽宁本溪一景区“禁止游客捡拾枫叶”的规定引发争议。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建议游客不要捡枫叶。这本是游客与漫山红枫...
2025-10-1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