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安徽天长:清清城河水,幸福一城人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1日 22:51 1 cc

来源:【安徽财经网】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记者 胡昊) 清晨的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流水潺潺,绿草如茵,树木葱郁,澄澈的水面上偶尔掠过几只水鸟,为这幅生态画卷增添了灵动生机。岸边的亲水平台上,晨练的市民早已开启了活力满满的一天 —— 有随着音乐舒展肢体的舞者,有推着婴儿车漫步的年轻父母,还有坐在休闲驿站里闲聊的老人,微风拂过,空气中带着草木与湖水的清新气息。

谁能想到,如今这幅 “水清岸绿、人水和谐” 的美景背后,藏着一套守护水环境的 “智慧密码”。在湿地公园深处,一座 3 万吨级的中园污水调蓄池正默默运转,它与散布在内河沿线的 13 处排口、4.7 公里收集管网共同组成了天长市初雨截流系统的核心。每当降雨来临,初期溢流污水会被管网精准收集,源源不断汇入调蓄池暂存;待雨过天晴,这些污水又会被统一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过科学处理后 “变身” 清澈水体,重新回归自然循环。

安徽天长:清清城河水,幸福一城人

“以前下雨天,河边偶尔会有异味,现在不管下多大雨,水还是清的,散步也舒心。” 天长市民朱先生的感受,正是该市水环境治理成效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市以 “重塑内河生态、提升宜居品质” 为目标,打响了一场内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从污水收集到净化处理,构建起一套全链条、立体化的治理体系。

在这场治水行动中,天长市污水处理厂扮演着 “水质净化中枢” 的关键角色。作为当地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其日处理能力已从 2007 年的 3 万立方米提升至如今的 6 万立方米,处理工艺也历经多轮升级,出水水质稳步提升,不仅长期稳定达到地表水 Ⅲ 类标准,更成为保障白塔河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的 “压舱石”。

安徽天长:清清城河水,幸福一城人

而污水处理厂的 “合格出水”,还会开启一段 “二次净化” 的旅程。在专门建设的尾水利用工程中,水体依次经过预处理调节塘、生态曝气塘、潜流湿地、沉水植物区,借助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完成 “最后一公里” 的提质。整个过程零污染、无噪音,每天 6 万立方米的达标尾水,一部分注入红草湖湿地公园和西护城河,为城市景观补水;另一部分则汇入白塔河,持续改善区域水生态。

天长市标本兼治持续优化城市水生态环境,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对老城区、城中区等老旧管网、合流制管网进行改造;实施老川桥河、东城河、西城河等河道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建设浔河口、合群水库、合群河口等湿地;开展内城河清淤,贯通内城河水系,让一城“河水活起来”。

安徽天长:清清城河水,幸福一城人

治水成效,百姓最知。如今的天长内城河,已从过去的 “黑臭水体” 蜕变为 “清水绿岸”—— 河道沿线的截污管道织密了 “防护网”,生态湿地筑起了 “净化屏”,流动的河水带动了整个城市的 “水活力”。数据显示,天长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 98%。

傍晚时分,红草湖湿地公园和城河边的灯光渐次亮起,饭后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的绿树与灯光,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从 “治水” 到 “享水”,天长用一泓清水擦亮了城市的生态底色,也让 “水清、岸绿、景美” 的宜居梦想,变成了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

本文来自【安徽财经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