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5日 09:06 1 cc

汽车驶出高平市区,沿着乡道往河西镇方向开,窗外的玉米地正泛着浅黄,风里裹着秋收前的干爽气息。导航提示“宰李村东北”时,视线越过一片低矮的农房,忽然瞥见远处山坳里露出一角飞檐——青灰色的瓦当在阳光下泛着哑光,檐角微微上翘,像是从宋元古画里走出来的模样。同行的老郑是本地文保爱好者,他指着那处飞檐笑:“那就是游仙寺,藏在山窝里的宝贝,宋金时期的木构都在里头呢。”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顺着一条窄路往山坳里走,脚下的碎石子咯吱作响,路边的酸枣树结满了红果。没走多久,游仙寺的山门便撞进眼帘,不算高大,却透着股古朴的厚重感,门楣上“游仙寺”三个字虽有些斑驳,笔锋里的苍劲却藏不住。老郑推开门,一股混合着木料与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院子里铺着青石板,缝隙里长着零星的杂草,几棵老槐树的枝叶遮天蔽日,把阳光剪得细碎。“这庙始建于宋淳化年间,后来金元明清都重修过,你看这院子格局,还是宋金时候的样子。”他边说边指着中轴线,从南往北,山门、毗卢殿、三佛殿、七佛殿依次排开,两侧配殿、厢房、廊庑对称分布,虽有些建筑显露出修缮的痕迹,却仍能看出当年的规整。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先往毗卢殿走,这座殿宇立在石砌台明上,台基不算高,却让整座建筑多了几分庄重。走近了才发现,殿宇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覆盖着筒板瓦,瓦当边缘有些磨损,却依旧严丝合缝。最让人惊叹的是檐下的斗栱,五铺作的形制,柱头是单杪单下昂偷心造,补间则是双杪偷心造,一层叠着一层,像精心搭建的积木,却又透着榫卯结构的精妙。老郑仰头指着斗栱:“你看这木料,都是老料,几百年了还能撑住屋顶。宋人的营造手艺是真厉害,不用一颗钉子,全靠这些斗栱传力,把屋顶的重量稳稳传到柱子上。”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迈进殿内,光线骤然暗了下来,眼睛适应了好一会儿才看清全貌。梁架是彻上露明造,没有天花板遮挡,一根根木梁清晰可见,木纹里还留着当年工匠们的墨痕。“这梁架是四椽袱后压乳袱用三柱,典型的宋代形制。”老郑伸手轻触一根木梁,“你看这梁架的弧度,举折特别平缓,出檐又深,这都是宋式建筑的特点,看着就大气稳重。”殿内空荡荡的,没有神像,只有墙壁上残留着些许彩绘痕迹,隐约能看出底色是朱砂红,只是年代太久,颜料早已斑驳。老郑说,以前这里供奉着毗卢佛,后来几经变迁,佛像没了,只剩这座殿宇还守着当年的规制。我绕着殿内走了一圈,指尖划过冰凉的石柱,忽然觉得这些沉默的木梁石柱,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或许是宋代工匠们在这里挥汗如雨,一斧一凿搭建起这座殿宇;或许是明清时的僧人在这里诵经祈福,晨钟暮鼓回荡在山坳里。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从毗卢殿出来,往北走便是三佛殿。这座殿宇看着比毗卢殿更宽些,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屋脊上的琉璃脊饰虽有些残缺,却仍能看出当年的艳丽色彩。前出廊的设计让殿宇多了几分灵动,廊下的斗栱格外显眼,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造,形制比毗卢殿的更显精巧。老郑指着斗栱说:“这斗栱是金代的形制,你看这昂的角度,还有栱的尺寸,和宋代的比有细微差别,能看出时代的演变。”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走进三佛殿,梁架结构与毗卢殿截然不同。“这是六架椽前单步梁后双步梁用四柱,是明清时期的特征。”老郑解释道,“这座殿是金元时候建的,后来明清重修时改了梁架,却保留了金代的斗栱,算是宋金到明清过渡的典型。”殿内的墙壁上也有碑刻,老郑指着其中一块模糊的石碑说:“这是宋碑,上面记载着游仙寺早期的历史,只是字迹太浅,好多都认不清了。寺里还藏着明碑和清碑,记载着重修的情况,都是珍贵的史料。”我凑过去看,石碑表面布满裂纹,字迹确实模糊难辨,只有“淳化”“重修”等几个字能勉强认出,却足以让人想象出当年立碑时的场景——或许是地方官员与乡绅们齐聚于此,看着工匠们把碑文刻在石碑上,期盼着这座古寺能长久留存。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再往北走,便是七佛殿和两侧的配殿、厢房。七佛殿是明清时期重建的,风格比毗卢殿、三佛殿更显华丽,屋脊上的琉璃瓦色彩鲜艳,殿内的梁架雕刻也更精细。老郑说:“游仙寺最珍贵的地方,就是保存了宋、金时期的基本格局和木构形制。你看这三座主殿,毗卢殿是宋构,三佛殿是金构,七佛殿是明清构,就像一串糖葫芦,把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串在了一起,研究晋东南地区宋、金木结构建筑形制演变,这里是绝佳的实例。”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院子里有几通石碑,散落在老槐树下,其中一通宋碑字迹模糊,另一通明碑、两通清碑保存得稍好一些。老郑蹲在碑前,指着上面的文字说:“这通宋碑上记载着游仙寺最早叫慈教寺,后来因为唐代有个叫李通敏的游仙隐居在这山上,山改名游仙山,寺也就跟着叫游仙寺了。”我忽然觉得有趣,一座寺庙的名字,竟藏着一段与“游仙”相关的传说,让这座古朴的建筑多了几分浪漫色彩。或许千年前,李通敏真的曾在这里隐居,看山间云起云落,听寺里晨钟暮鼓,把岁月过成了诗。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坐在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的殿宇、石碑、杂草,忽然想起老郑说的话:“现在知道这些老建筑价值的人不多了,好多年轻人宁愿去网红景点打卡,也不愿意来这种地方看老房子。”我望着毗卢殿那平缓的屋顶、精巧的斗栱,忽然在想,这些沉默的木构建筑,到底承载着什么?是宋元工匠的智慧,是明清文人的情怀,还是一代代人对文化的坚守?它们不像网红景点那样光鲜亮丽,却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根木梁、每一块石碑,都是书页上的文字,记录着时光的痕迹。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避开人潮!游仙寺藏宋金遗存,毗卢殿斗栱太惊艳

离开游仙寺时,老郑还在说,希望能有更多人来这里,看看这些宋金时期的木构建筑,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我忽然觉得,保护这些老建筑,不仅仅是保护几座房子,更是保护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保护一份份珍贵的文化记忆。或许有一天,当更多人走进游仙寺,触摸那些千年的木梁,读懂那些模糊的碑文,这些古老的建筑才能真正“活”起来,让宋金时期的营造智慧,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下去。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