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比拜10月19日晚,巩留县库尔德宁风景区的草原褪去白日喧嚣,归于宁静。远处一座白毡房内暖意融融,醇厚的奶香与茶香交织弥漫,桌上...
2025-10-21 0
陕北游记之十四
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从王家坪出来,看到新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但时间较紧,我们直接去了抗战时党中央的驻地杨家岭。这时已近下午两点,烈日当空,我们不辞辛劳,在杨家岭追寻着历史的踪迹。
毛主席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搬了许多次家,其中在杨家岭居住的时间最长,从1938年11月到1943年10月,差一个月就满五年。1938年11月20日,日军第一次空袭延安,炸弹爆炸的声音,使大地都在震颤。经过二轮轰炸后,历史悠久的延安古城一些地方,变成了一片废墟。当天党中央决定,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连夜转移到了杨家岭。
杨家岭在延河对面,距延安旧城有5里多路,当年只有十几户人家。这是一条很深的山沟,沟内树木繁茂,遮天蔽日。从外面,从天上根本看不到山沟里的机关与人员。中共中央从凤凰山麓搬到杨家岭的首要考虑就是安全。历史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以后的岁月里,日本飞机对延安进行多次轰炸,有时一天两次,每次多达数十架次,一次投弹数十枚到数百枚。可是杨家岭这个地方,敌机从来没有光顾,部队挖的防空洞也从来没有使用。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此驻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居住,景区内现存中央大礼堂、毛泽东旧居、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等历史建筑,窑洞、油灯、旧桌椅等文物。杨家岭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做出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许多重大决策。
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在杨家岭的住处,他住两间窑洞,里间是寝室,有一张木床、一个小木方凳、一个木箱;外间是办公室,有一个旧书架、一张作为办公桌的旧方桌,还有一些小方凳。 1939年,毛主席已经46岁,长期的战争磨难和艰苦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但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他一面紧张地处理着战争年代的繁杂工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讲演,一面坚持进行理论研究,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构筑了新民主主义的全新理论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毛主席在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号召全党推翻两座大山,至今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
这里还有两个令人欣慰的故事。 自1942年2月1日至1946年春,毛主席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后来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的大礼堂,毛主席为之题词。“实事求是”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立即找来了能工巧匠,选了四块方方正正的石料,将麻纸铺在方石上,照笔画开凿,字形不差分毫。“实事求是”的石刻镶嵌入正门后,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这座建筑熠熠生辉。在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身体力行,在杨家岭自己居所的坡下开垦了一块荒地,并亲自种上各种蔬菜,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榜样。在杨家岭的窑洞前,毛主席宴请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席上只有战士们自己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我们不禁感叹毛主席思想之深邃,才华之横溢,作风之平凡。
我们出发前曾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地区?这块贫瘠的土地何以养活众多的军队与机关?陕北为何能够支撑起中国革命的重任?在杨家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我对朋友说,一是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选择了延安作为落脚点。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延安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有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延安地区群众基础良好,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与红二十五军在这里斗争多年,有利于红军的群众工作。三是减租减息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军队得以恢复元气,进而发展壮大;又进行大生产运动,基本满足了边区军民的物质需要。四是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创新性的政策,如土地改革、建立公有制、民主选举等,这些政策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朋友回答说,之所以延安能成中国革命圣地,不仅仅是因为地貌和历史,而是因为共产党,因为革命,因为担当天下、重拯乾坤、砸碎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理想、豪情和愿望。
蒋国良,2025.9.13。
相关文章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比拜10月19日晚,巩留县库尔德宁风景区的草原褪去白日喧嚣,归于宁静。远处一座白毡房内暖意融融,醇厚的奶香与茶香交织弥漫,桌上...
2025-10-21 0
【来源:南昌青云谱发布】青云谱南路两旁的栾树披上金装,美不胜收,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路”。 施尧路旁的象湖公园,小桥、碧水、湿地、树木交相辉映...
2025-10-21 0
从“文博热”席卷全城,到“戏剧幻城”惊艳亮相;从老厂房变身潮流地,到博物馆里触摸千年文明——“十四五”期间,为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
2025-10-21 0
在尘世的喧嚣中疲惫奔波,心灵似久旱的土地,渴望一场甘霖的滋润。终于,在一个微风轻拂的日子,我踏入了同里,这座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同里,仿佛是从历史深处...
2025-10-21 0
文|张维明前段时间,约友人同游临朐冶源老龙湾。金秋时节的老龙湾,泉水格外清,竹林格外绿,鸟儿的鸣唱仿佛也格外清脆嘹亮……新建的居民休闲公园、戏楼、文化...
2025-10-21 0
【来源:坊子融媒】Autumn小记者探访坊子历史在诗意的深秋季节,坊子电视台小记者走进坊茨小镇,探索历史之美!坊茨小镇的秋天独具韵味,秋意阑珊、深红浅...
2025-10-21 0
钢轨与车轮相吻,奏响一曲夜的圆舞曲,在无尽的黑暗中铺就一条流动的诗意之路。当 “火车硬卧一晚上难受吗” 的疑惑悄然浮现,那些隐匿于铺位罅隙的匠心、晕染...
2025-10-21 0
我在上海见惯了外滩锃亮的雕塑,逛惯了豫园小巧的园林,到晋祠前满以为就是看几座老庙老佛像,结果一进园就傻了眼,最火的圣母殿挤得像赶大集,没人在意的周柏却...
2025-10-2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