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9日 12:03 4 admin

陕北游记之十四

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从王家坪出来,看到新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但时间较紧,我们直接去了抗战时党中央的驻地杨家岭。这时已近下午两点,烈日当空,我们不辞辛劳,在杨家岭追寻着历史的踪迹。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毛主席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搬了许多次家,其中在杨家岭居住的时间最长,从1938年11月到1943年10月,差一个月就满五年。1938年11月20日,日军第一次空袭延安,炸弹爆炸的声音,使大地都在震颤。经过二轮轰炸后,历史悠久的延安古城一些地方,变成了一片废墟。当天党中央决定,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连夜转移到了杨家岭。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杨家岭在延河对面,距延安旧城有5里多路,当年只有十几户人家。这是一条很深的山沟,沟内树木繁茂,遮天蔽日。从外面,从天上根本看不到山沟里的机关与人员。中共中央从凤凰山麓搬到杨家岭的首要考虑就是安全。历史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以后的岁月里,日本飞机对延安进行多次轰炸,有时一天两次,每次多达数十架次,一次投弹数十枚到数百枚。可是杨家岭这个地方,敌机从来没有光顾,部队挖的防空洞也从来没有使用。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此驻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居住,景区内现存中央大礼堂、毛泽东旧居、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等历史建筑,窑洞、油灯、旧桌椅等文物。杨家岭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做出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许多重大决策。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在杨家岭的住处,他住两间窑洞,里间是寝室,有一张木床、一个小木方凳、一个木箱;外间是办公室,有一个旧书架、一张作为办公桌的旧方桌,还有一些小方凳。 1939年,毛主席已经46岁,长期的战争磨难和艰苦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但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他一面紧张地处理着战争年代的繁杂工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讲演,一面坚持进行理论研究,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构筑了新民主主义的全新理论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毛主席在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号召全党推翻两座大山,至今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这里还有两个令人欣慰的故事。 自1942年2月1日至1946年春,毛主席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后来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的大礼堂,毛主席为之题词。“实事求是”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立即找来了能工巧匠,选了四块方方正正的石料,将麻纸铺在方石上,照笔画开凿,字形不差分毫。“实事求是”的石刻镶嵌入正门后,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这座建筑熠熠生辉。在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身体力行,在杨家岭自己居所的坡下开垦了一块荒地,并亲自种上各种蔬菜,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榜样。在杨家岭的窑洞前,毛主席宴请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席上只有战士们自己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我们不禁感叹毛主席思想之深邃,才华之横溢,作风之平凡。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我们出发前曾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地区?这块贫瘠的土地何以养活众多的军队与机关?陕北为何能够支撑起中国革命的重任?在杨家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我对朋友说,一是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选择了延安作为落脚点。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延安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有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延安地区群众基础良好,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与红二十五军在这里斗争多年,有利于红军的群众工作。三是减租减息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军队得以恢复元气,进而发展壮大;又进行大生产运动,基本满足了边区军民的物质需要。四是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创新性的政策,如土地改革、建立公有制、民主选举等,这些政策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朋友回答说,之所以延安能成中国革命圣地,不仅仅是因为地貌和历史,而是因为共产党,因为革命,因为担当天下、重拯乾坤、砸碎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理想、豪情和愿望。

延安时期的党中央驻地——杨家岭

蒋国良,2025.9.13。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