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湖泊+”破局,河源打破传统业态、打开富民新密码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9日 12:02 1 admin

万绿湖康养产业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创造经济价值达3.2亿元;景区核心新港镇成功打造以万绿湖鲜为特色的“粤北首条粤菜美食街”;打造多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以来多场活动成为网络热点……这些,正是河源以“湖泊+”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实践的显著成效。

河源的破局之道,在于锚定生态基底做乘法。作为粤北生态屏障,万绿湖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的“绿色名片”,更成为“湖泊+”多元业态的孵化器。从年引20万人次的徒步路线,到创造3.2亿元价值的康养产业;从“粤北首条粤菜美食街”的烟火气,到直升机低空观光与无人机光影秀的科技感,河源没有停留于“看湖”的单一模式,打破以往人们口中常说的“十年前看这些、十年后还是看这些”的瓶颈,将生态优势拆解为可体验、可消费、可留存的产品,让每一寸绿水青山都成为富民增收的“造血干细胞”。

“湖泊+”破局,河源打破传统业态、打开富民新密码

东源县仙塘镇南园古村

深层竞争力,更在于用文化为农旅“铸魂”。不同于同质化的乡村旅游,河源始终把客家文化作为核心密码:“百姓村晚”让村民成为舞台主角,客家山歌与采茶舞讲活乡村变迁;“河源手信”将仙湖茶、蝉茶等土特产升级为带文化IP的文创产品,3018万元销售额背后是“土味”与“品味”的双赢;上莞追龙、汶水塘捕鱼节等民俗活动,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成为吸引12.5万人次参与的文旅爆点。“江湖渔火 太平夜市”鱼灯夜游活动以新的角度成为城市文旅经济热潮。这种“文化赋能产业”的路径,让河源的农文旅有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辨识度。

河源的长远眼光,体现在主动拥抱“融湾”的开放姿态。从《世界水谷——万绿湖》中英文概念片的全球传播,到“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的流量赋能;从“百日千团万人”的大湾区引客行动,到最美环湖公路的基建布局,河源始终把自己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市场中定位,用精准的传播、便捷的体验、优质的服务,将“远在粤北”的地理距离,转化为“诗和远方”的心理认同。2025年1月-8月旅游收入达75.93亿元、国庆假期创收13.54亿元的亮眼数据,正是“融湾”战略落地见效的最佳证明。

当前,在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指导与支持下,环万绿湖建设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正推动环万绿湖区域纳入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构建“1个核心区+5个县域联动”规划体系。农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景点+农家乐”,而是生态、文化、创新的深度耦合。当更多山区城市能像河源这样,找准核心资源、激活本土文化、链接外部市场,便能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走出特色路,让“诗和远方”真正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图景。

文 | 记者 吴奕镇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