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科技添翼 文化铸魂——沉浸式文旅助力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0日 10:19 3 cc
科技添翼 文化铸魂——沉浸式文旅助力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在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景区沉浸式剧场,演员表演实景剧《战马传奇》。王 正 摄

科技添翼 文化铸魂——沉浸式文旅助力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游客在位于厦门东渡邮轮母港片区的闽南文化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游玩。肖 潇 摄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特别提出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推动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知识产权(IP)相互转化,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支持各地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

近年来,沉浸式文旅已从一种前沿概念演变为一股深刻的产业浪潮,其新产品与新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入大众的日常生活,重塑文旅消费的范式与格局。沉浸式文旅能为城市带来什么?热潮背后有哪些冷思考?近日,本报邀请多位民主党派成员围绕该话题分享了见解。

演艺破圈激活古城新经济

以旅游演艺特别是行进式沉浸式旅游演艺为代表的文化消费是当前中国最具爆发力的消费领域之一。近年来,山西大同大力发展的“演艺+旅游”模式正不断激活大同古城的文旅消费活力。

被誉为“小故宫”的大同代王府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藩王府邸。崇祯十七年(1644年),代王府毁于战火,如今接待游客的代王府是在原址复建而成。为充分开发代王府文旅资源,当地结合大同明朝时期“九边重镇”的历史文化、本地文化以及代王府的建筑特色,打造了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天下大同》,吸引了不少游客。

《如梦大同》是大同古城今年重磅推出的又一行进沉浸式演艺作品。在大同古城户部角数千平方米的沉浸剧场中,70分钟的演出以戏剧、舞蹈为主要呈现方式,运用灯光、投影、数控LED屏、全息升降屏等前沿科技手段,为游客奉上数字化、沉浸式的观演体验。整个演出以北魏平城为背景进行双线演绎,分别讲述了一场乱世之中的复仇以及一场围城之下的离别。观众顺着不同的故事线沉浸进去,在其中体验古代大同的兴盛繁荣,感受北魏时代的人文风貌,共享这座民族融合之城的千年记忆。

大同作为文旅名城,沉浸式“演艺+旅游”模式的发展是近年来民主党派的重点调研课题。民盟大同市委会副主委陈玉霞说:“大同古城是传承展示北魏、辽金、明清文化的重要载体,沉浸式的‘演艺+旅游’则是展现大同古城的良好方式,这种方式也为大同带来了可观的文旅收入。据调研,以《如梦大同》为例,自5月1日正式上演到8月中旬,已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实现营收1300万元。《天下大同》方面,今年以来截至8月中旬,观演人数达21.3万人次,实现营收1354万元。”

有内容的沉浸式文旅为文化名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是显著的。陈玉霞说:“沉浸式演艺是景区丰富文旅业态和发展夜经济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二次消费的机会。同时,大同打造的《如梦大同》《天下大同》两部演艺将北魏文化和明代大同的历史民俗风情融入沉浸式体验中,形成了积极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大同的城市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回归根本奇景互动生辉

河南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拥有丰富石刻艺术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洛阳核心的文化地标与名片。近年来,无上龙门沉浸体验馆是以龙门石窟及河洛文化为主题而打造。在近3000平方米场馆一层,直径17米的水平全景球幕影院播放影片,游客可以通过裸眼5D技术感受大禹治水、孝文帝迁都、隋唐盛世等历史场景;在场馆二层的研学馆,游客可以利用全息影像、互动游戏等方式感受石窟技艺与精妙绝伦的石刻艺术。

作为无上龙门沉浸项目的打造者,民革党员、洛阳龙门文创院副院长段建铭表示,当前沉浸式文旅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以“无上龙门体验馆”为代表;另一种则是通过剧本游、与NPC(非玩家角色)互动等方式,让游客深度参与并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的‘何不秉烛游——古墓里的秘密’夜间剧本游活动就属于后者。”

在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夜间剧本游活动中,游客们手持灯笼,跟随NPC的脚步深入古墓内部,体验古代帝陵、古墓葬及其附属文物、石刻、壁画的神秘。过程中,由真人扮演的“古人”会为游客讲述历史,游客则需要通过解谜和完成任务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段建铭从2019年起一直从事文旅IP的商业转化和场景打造。2021年,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播出的舞蹈节目《龙门金刚》以龙门石窟为背景进行实景拍摄,舞蹈演员扮成“飞天”和“金刚”,在大佛的注视下翩翩起舞。节目一经推出,就在网络引发热议。作为《龙门金刚》的IP形象的主创,段建铭对历史文化的沉浸式演绎有过深入的思考。

“旅游的本质在于为游客营造一种沉浸式的感官体验。中国要做的沉浸式文旅与国外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们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吗?”段建铭经过思考坚定认为,答案是可以,但与国外模式不同的是,在国内,“文、旅、商”中,“文”应被摆在首位。“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是巨大的优势,也是有别于国外体验经济的独特之处,一定要把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融入沉浸式文旅中。沉浸式是‘玩法’,文化是内核,我们要用贴近年轻人的方式把文化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推动他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段建铭说。

技术赋能慎防“空心”之术

近年来,视觉与声光电技术、交互与体验技术等不断进步为沉浸式文旅的飞速发展赋能添翼。

在“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出土60周年之际,今年4月底,在湖北省博物馆西馆一楼VR(虚拟现实)剧场,电影级数字文物VR体验项目《穿越青铜纪》正式开幕。在《穿越青铜纪》中,数十个馆藏文物得到精细复原。同时,华丽的王宫大殿、万箭齐发的战场奇景、青铜剑承受千锤百炼的铸剑工坊等16幕原创关卡赋予参观者丰富的VR场景体验。

这一项目由民进会员王世勇创立的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点十分)与湖北省博物馆及武汉市星辰十分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项目通过VR大空间技术重现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背后的历史故事。在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展厅内,文物‘活’了起来,游客也从文物的‘旁观者’变为历史‘参与者’。”王世勇介绍。

两点十分不仅是《穿越青铜纪》出品方,也是该项目的制作方。“创作过程中,我们团队始终在思考一个关键问题:观众为什么要体验VR?我们的答案是:大家渴望与文物建立联系、获得情感共鸣,去感受当下与历史、未来的连接。”

技术在沉浸式文旅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关于技术应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王世勇也有自己的思考:“必须承认,现在很多沉浸式文旅项目技术很‘炫’,但内容空洞。一个地方的沉浸式文旅,如果没有本土差异化的故事,就像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很难让游客产生黏性。”

有故事才会有人群聚集,继而产生消费和创新。“杭州以西湖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为核心,打造了西湖经济圈,继而进一步辐射,让更多人喜欢上这个美景之地;成都以大熊猫作为故事的核心,打造慢生活,让人们来了就不想走。内容是技术无法取代的部分。”王世勇说,“《穿越青铜纪》的核心是楚地及吴越青铜文明,所以我们不仅注重VR体验本身,也在着力打造完整的沉浸式体验链条:从吸引游客到建立情感连接,再到游客将文创产品带回家分享,形成完整的文化传播闭环。”

文化是历史的积累,是一个地方搬不走的财富。“古老的时代,匠人们用尽毕生心血,锻造出‘削金断发’的宝剑和绝世编钟,这种伟大的信念在当代显得尤为可贵。我们要把背后的历史故事真正讲‘活’,让游客也感受到荆楚大地传承千年的精神,爱上这个地方。”王世勇说。

(蒋天羚)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