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邯郸答卷丨文旅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7日 12:10 1 admin

近日,中国联通官方账号发布《国庆遇中秋,联通大数据解析“超长假期”文旅消费》一文,文中公布了“国庆中秋假期城市外地深度游客量TOP30”榜单,邯郸名列其中。

游客数量成倍增长,文旅热度持续攀升,邯郸再次成功“出圈”,实则是多年文旅发展积蓄的成果。

“十四五”以来,邯郸将文旅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客流量稳步增长——202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8544.3万人次;2024年,游客数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并作为唯一的三线城市入选“长红城市榜30强(2025)”;2025年1—9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9217.8万人次,同比增长15.8%,旅游总花费974.1亿元,同比增长15.2%。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邯郸答卷丨文旅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国庆中秋假期,游客在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将军岭参观。 涉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旅产业实现跨越提升

成语菜、成语灯、成语井盖、成语文创……走进被誉为“成语一条街”的光明大街,扑面而来的成语文化气息引得众多游客纷纷点赞:“邯郸,不愧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近年来,我市以成语文化破题,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可玩、可消费的文旅新场景。全市共打造26路、9路等多条成语文化线路,995辆公交车身披“成语外衣”,136个车厢变身小型主题展馆,72个成语主题公交站亭遍布街头,“成语菜四绝”被端上餐桌,800余款成语文创产品推动成语元素在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要素中柔性植入……“成语旅游”成为我市吸引游客的独特IP。

暮秋之际,太行山层林尽染,武安东太行百里画廊迎来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机,武安在百里旅游大道精心打造了9座观景平台和9座文旅驿站,为游客带来了更舒适的旅游体验。

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着力打造红色生态旅游区、战国文化旅游区、北朝文化旅游带、太极文化旅游带、运河文化旅游带“两区三带”,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构建“古今交融、城景合一、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区域的战国文化旅游区,自今年正式开街以来,成功点燃全市文旅市场的第一把“火”。开街首日,“出将入相”“古赵华章”“绮梦华裳”等沉浸式实景表演让游客直呼“过瘾”;国庆中秋假期,“李白的邯郸”戏剧主题酒馆、北朝风云馆等九大文化场馆同步开馆迎客,8天时间平均每日接待游客24.2万人次。

“文化+科技”,推动我市文旅产品更新迭代,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在峰峰矿区响堂山石窟景区,游客戴上VR眼镜,就能与精美的造像“面对面”,古老遗址和千年石窟重焕生机;在临漳邺都幻境秀演城,大型史诗级沉浸式演艺《邺都长歌》,打破传统舞台空间限制,让观众在360°光影包裹中,完成从战国到北朝的“五维一体”时空穿越;邺城考古博物馆内,《天地中轴·探寻源点》精准复原的古邺城中轴线景象,让游客仿佛置身真实的古都街市。

用奇思妙想推动成语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两区三带”推动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十四五”以来,我市优秀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沉寂千年的邯郸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体验,邯郸实现从“一日游”向“多日深度游”转型。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邯郸答卷丨文旅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文旅经济成为增长强引擎

“为一场赛,赴一座城”,成为邯郸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10月2日晚,2025邯郸U18青少年足球挑战赛总决赛圆满收官,共吸引2.3万人齐聚邯郸体育中心,其中外地球迷超3000人。令人惊喜的是,观众仅凭一张门票便可享受71张景区优惠券,尽享邯郸之旅。这场历时40天、包含40场比赛的“郸青超”品牌赛事,成功将体育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

“跟着演出去旅行”正在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10月1日至3日,“美丽中国踏歌行·礼乐成安音乐节”使得“礼乐之乡”成安在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成为全国文旅版图的“流量焦点”。14.12万名乐迷纷至沓来,34组实力歌手轮番登台。这不仅是视听盛宴,更是县域文旅破圈、城市活力焕新的生动实践——观众凭音乐节票根可享本地18家餐馆、12家文创店铺折扣,直接串联起“住宿+餐饮+游览”的消费链条。

不仅如此,《魏州乐韵·大名府之夜》《“礼遇魏县・唱响魏州》等系列演唱会,依托“文旅+演唱会”“文旅+体育”等具备地域标识性的文化IP,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文旅消费链条不断延伸,文旅新业态层出不穷。作为红色生态旅游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武安今年创新推出“文旅+航空”“文旅+赛事”等业态,激活旅游市场。上半年,武安接待游客587.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92.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9%、19.08%。

博物馆持续赋能文旅经济。全市备案博物馆数量已达40家,较2021年增长率达150%,其中国家级博物馆11家,质量等级数量居全省首位。2024年我市成功获批“河北省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市”。截至今年10月8日,全市博物馆已接待参观人数964万人次。

夜晚亦为旅游增添了别样魅力。近年来,我市各地夜间经济迅速兴起,游客纷纷开启“夜游模式”。广府古城的沉浸式夜游船和光影秀表演令人陶醉,华灯初上时,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热闹非凡、人群熙攘,夜市、夜间博物馆、24小时书店等场所灯火通明,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活力。

近年来,我市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的赛事、演出等,不断引领文旅消费新风尚。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有效延展消费链条,群众多元消费需求在丰富多彩的文旅供给中不断得到满足。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邯郸答卷丨文旅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旅游服务持续提质升级

微信搜索“邯郸停车”小程序,选择“找车位”,目的地附近的停车场车位情况一目了然。10月2日上午,前来邯郸道旅游的河南游客肖广军轻松找到了停车位。

针对“十一”假期游客猛增带来的停车难题,我市在完善智慧停车服务的同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开放,在主城区新增临时免费停放区8处,在重点景区和商圈周边实行柔性执法,让游客顺心出行。此外,外地游客凭身份证,可免费乘坐市内33条公交线路到达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市博物馆等景区景点。

不仅是“五一”“十一”等假期,去年底,我市启动实施文旅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系统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水平和服务质量,培育“邯宝坊”“邯郸味道”“邯郸名宴”等特色消费品牌,推动单一观光旅游向度假、研学、旅居、康养等复合功能转变,让优质服务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带动了全市文旅持续火爆出圈。

文旅服务硬件设施也不断升级。五年来,我市加快建设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全长235公里的太行山旅游风景道建成投用;大名府古城完成改造升级,实现火爆出圈;成功举办3届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承办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赤水湾古镇等重大项目建成开业,广府古城等完成改造升级;全市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14家,实现县域全覆盖。

文旅有热度,服务有温度。全市国有A级旅游景区实现对60周岁以上老人免门票;“一部手机游邯郸”平台上线并持续完善;全市旅游厕所革命深入推进,新建和改造了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旅游厕所,极大提升了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通过开展文旅服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等一线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邯郸的热情与诚意。

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系统、从管理水平到服务体验,全市服务品质的显著提升,为文旅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市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也正成为点亮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杨溪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