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62)|悠悠运河千年韵 清名桥畔著新篇

排行榜 2025年08月28日 09:23 1 cc

无锡依河而生,因河而兴。一条古运河,半部锡城史。站在清名桥的青石板上极目远眺,古运河如一条碧绿的绸带,在两岸白墙黛瓦间蜿蜒流淌。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今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的主要拍摄地,“小桥流水人家”展现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古运河悠悠水波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清名桥,见证了这座江南城市几百年来的变迁,更折射出京杭大运河与江南经济文化共生共荣的悠长画卷。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62)|悠悠运河千年韵 清名桥畔著新篇

清名桥 视觉中国供图


流淌千年的文明印记

清晨,清名桥下的流水声唤醒了沉睡的城市。摄影师朱晓光架起三脚架,记录下运河苏醒的瞬间。古桥是江南水乡的符号性建筑,是城市历史的缩影和写照。从2000年开始,朱晓光花费19年时间拍摄无锡的古桥,这些照片都收录进《视觉档案——无锡老桥》,共有216座无锡古桥。“拍老桥,就是想为它们拍‘肖像照’,留住最原原本本的样子。”朱晓光告诉记者。

清名桥的故事,是无锡与运河共生共荣的缩影。据史料记载,3200多年前,泰伯由中原奔吴,定居梅里,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伯渎港。后吴王夫差开凿无锡古运河,至隋、元时期,伯渎港、无锡古运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成为贯通中国南北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清名桥正位于古运河与伯渎港的交汇处,最初,清名桥由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所以各取一字叫作“清宁桥”。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居住在附近的老无锡人喜欢唤清名桥“运河眼”,因为清名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在水里的影子与拱形桥面连接成一个圆形,就像眼睛,将繁华故事尽收眼底。

清名桥所在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中轴,南长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古运河和伯渎港两条水道在此相会,至今保留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特色浓郁。沿运河两岸,粉墙黛瓦、前店后坊的江南民居建筑鳞次栉比,除了普通人家的水码头,还有达官贵人的“官码头”、寺庙的“神码头”、运送蚕茧丝绸的“丝码头”、装载砖瓦的“窑码头”等,每一处码头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功能,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街区伯渎港处砖瓦窑有108家之多,窑工近万人,“塘下十里兴烧窑”,形成江南地区重要的砖瓦贸易码头。1888年,清政府实施“南漕北移”的措施时,更把无锡这个“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作为南方一些省县漕米的起运点。从明清时期的“四大米市”到民国年间的“民族工商业摇篮”,无锡的每一次蜕变都与运河息息相关,而清名桥,便是这一切变迁最忠实的见证者。

无锡不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古河古桥、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窑古宅等交相错落,构成了无锡独特的文化基因。正如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凤鸣所说:“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桥则是灵魂的守护者,它们相互依偎,共同编织着无锡独特的水乡风情。”

活态传承的当下篇章

保护历史文脉,是让千年运河焕发新生的基础。多年来,无锡着力保护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遗存,以清名桥区域为核心,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性修复工作,共计修复了15.3万平方米的区域,并完成了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等重要节点的修缮改造。同时,当地对薛南溟旧居、王绍先老宅等14处文物古迹进行了精心修复,复建了南长街两侧、南下塘沿河建筑约5.8万平方米。这些努力使得伯渎港区域、古窑区域及中萃南区域修缮及改扩建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的典型案例。

为挖掘清名桥街区古运河文化精髓,一系列文化场馆与活动应运而生。运河文化艺术馆、中国丝业博物馆的修建,系统梳理了运河与无锡产业发展的脉络;沿河古戏台、古书场的复原与搭建,让锡剧表演、评弹曲艺等传统艺术在此回归,重造了无锡“戏码头”的盛景。此外,通过开展民俗体验活动,展现运河人家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人情,街区成为一座生动的“活态博物馆”,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的生活场景。

清名桥的魅力,早已跨越国界。江凤鸣介绍,1986年3月,日本著名作曲家中山大三郎来锡游览清名桥,被其独特魅力深深打动,回国后创作了歌曲《清名桥》。这首歌旋律优美,充满了对清名桥的赞美与向往,迅速在日本传播开来,吸引了众多日本游客慕名而来,让无锡的美景在国际上绽放光彩,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发展。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62)|悠悠运河千年韵 清名桥畔著新篇

清名桥 视觉中国供图


文旅交融的繁荣新篇

白天,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热闹非凡,人们穿梭于古街小巷,感受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当夜幕降临,清名桥更是展现出别样的魅力。璀璨的灯光映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桥身被灯光勾勒出优美的轮廓。河水在桥下缓缓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如今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既是气质温婉的江南水乡,又是充满活力的文旅新地标。近年来,无锡市为推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商旅”融合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这些措施包括保护和传承街区的历史文脉,吸引和培育高质量的产业,以及全面振兴运河旅游。通过这些努力,街区的软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质量也得到了有力推动。结果显示,街区改造后的客流量和营业额分别增长了35%和41%。

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街区的一大亮点。2022年7月,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自从2020年起,街区打造“今夜‘梁’宵”无锡夜市一条街夜经济品牌并延续至今,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构成一幅夜市缤纷生活长卷,使广大无锡市民和游客更多、更深入地了解“老城厢”浓浓的人情味、烟火气。

近年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着力打好文商旅融合特色牌,将名人故居、文化场馆、商业街区、文创园区等节点“串珠成链”,年均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两岸的古窑、机房、仓库从历史中走来,化身热门景点、文创空间,吸引着各地游客,诉说着曾经的热闹非凡,继续着千百年不变的繁华。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62)|悠悠运河千年韵 清名桥畔著新篇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