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排行榜 2025年10月07日 19:00 1 cc

家人们,今年国庆节那场面,简直绝了!全国到处都是“人从众”的景象,不是在高速上堵得抓狂,就是在景区里挤得怀疑人生,就连上厕所都得排老长的队。可奇怪的是,就算这么堵,很多人对这状况不但不讨厌,反而还挺乐在其中。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我有个朋友,国庆去了天津。好家伙,高速上堵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好不容易到了天津,各个景点人山人海,本来想着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带回去,结果照片里全是人头,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踩到别人。他回来就跟我吐槽:“真烦,下次国庆节打死我都不出去了!”我笑着跟他说:“你去年国庆节也是这么说的。”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唉,能有啥办法,咱这打工的,一年到头就盼着这点假期,结果哪都人多。”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据说啊,今年国庆节像北京、南京、洛阳、武汉、上海这些热门城市,每天感觉都有一亿人涌进去,各大旅馆酒店爆满,一房难求。另外还有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高达32.85亿,同比增长了20.6%,全年预计能突破60亿人次。这可就让人纳闷了,经济都下行了,咋旅游的人还越来越多呢?

一、“口红效应”与“马太效应”的双重作用

先来说说“口红效应”。这概念可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提出来的。啥意思呢?就是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都没钱去搞那些高消费的奢侈品了,转而开始选择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小确幸”产品。就好比经济不行了,大家不会再去热衷于买房、买车、买高端家电这些大件,而是会去买口红、香水、美妆产品,或者去看场电影。为啥呢?因为这些小东西能让人心里美美的,花不了多少钱,却能让人爽一把,这才是大家在经济不好时追求的快乐。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再讲讲“马太效应”。这是1968年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根据《圣经·马太福音》里“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这句话,在概括科研资源分配时提出来的概念。放到旅游这块,就是一个人去了一个景区,回来之后肯定会跟身边的人分享,再加上景区自己的各种宣传,就会导致很多人都会想去同一个景点。这一传十,十传百,节假日景区人潮爆棚的现象就这么出现了。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二、焦虑之下,旅行成了压力释放口

这几年,国际国内的大环境都不太好,中年失业的人一抓一大把,就算没失业,很多人也面临着降薪的困境。再加上房地产不景气,很多之前买了房的人,房子都大幅贬值了,可还得接着还房贷、车贷,还得养娃,这压力简直像座大山一样压在身上,让人焦虑得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把“旅行散心”当成了释放压力的好办法。数据显示,去年中秋假期,县域景区接待量占比超过了60%,年轻人还搞出了“48小时跨省游”“火车硬座夜奔”这些极限行程来释放压力。社交媒体上“特种兵旅游”这个话题的播放量都破千万次了。这种行为模式的背后,其实是不同代际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大家在焦虑之下选择的一种最低成本的压力释放方式。

而且啊,我国现在至少有2.5亿的退休人口,其中60%的人每年至少会出游2次。他们觉得通过旅行,可以实现社会参与和自我价值的重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给景区带来了稳定的人流。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三、人们活得越来越通透了

以前啊,大家都信奉“先苦后甜”的道理,觉得现在多吃点苦,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可是这几年,经历了疫情、房地产大跌、经济下行、失业困扰还有生活焦虑这些事儿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先苦不一定后甜,先甜那才是真的甜。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特别真实又通透:“只要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只要能享福,就永远都是享福的命。”当未来变得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就更愿意把钱花在当下的体验和情感记忆上。那种“小确幸”式的消费,能给大家在动荡时期带来难得的心灵安定感。

某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2025年主动选择“间隔月”的求职者暴增了37%。被优化的李媛带着父母完成了一系列家庭旅行后说:“突然停下来的时间,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生活。”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四、社交媒体催生“体验通胀”

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络的推动下,“旅游”早就不是单纯的出去玩玩这么简单了。它成了一种社交货币,甚至成了某些大V的流量密码。你在网上晒出一张美美的风景照,或者一段精彩的vlog,可能就会收获很多点赞、关注和认同感,要是运气好,来个爆款,还能收到不菲的流量收益。

这种“体验通胀”让旅游从一种私人行为变成了公共展示,进一步刺激了大家的出行欲望。大家都想通过旅游来展示自己的生活,获得别人的认可和羡慕。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五、旅游成本降低,门槛变低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现在的旅游成本降低了。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一家三口去马来西亚玩了一个多礼拜,还是出国游呢。原本以为得花个三五万,结果回来一问,只花了9000元。要是去国内玩,说不定花得更少。

低成本的旅游,直接带动了更多的消费者。毕竟在各种理由面前,便宜就是最实在的理由。而且除了旅行社的各种活动和低价游之外,还有一种旅游模式叫“特种兵模式”。夜宿火车站、一日暴走三万步、自带干粮……这些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旅游的门槛,让“没钱也能走天下”变成了可能。

经济下行期,旅游咋还火出圈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在以前,这种旅游模式可能还会被人看不起,觉得是穷游,没面子。可现在呢,在00后年轻消费者的带动下,这种模式不但不落后,反而成了一种荣耀。这也就扩大了旅游消费者的客群基础,再加上我国有14亿人口,各大景区出现“人从众”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家人们,对于“经济下行为何催生了旅游热”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要是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分享收藏哦!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