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古韵新潮两相宜——山东济宁推进以文促旅观察

排行榜 2025年10月08日 20:58 1 cc

京杭大运河碧波荡漾,映照出山东济宁这座“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悠长文脉。国庆中秋期间,济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八方来客。据统计,10月1日至7日,济宁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

晨曦初露,济宁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身着朱红礼服的主礼官手持笏板,朗声宣礼。游客整理衣冠,肃然而立,在庄重的“祈福拜师”仪式中躬身行礼。仪式结束后,体验区内墨香弥漫,游客轻抚拓板、蘸墨铺纸,亲手拓印《论语》篇章,在新潮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亲手拓印让儒家文化变得可触可感。”来自江苏徐州的游客王女士感慨道。

古韵新潮两相宜——山东济宁推进以文促旅观察 在济宁曲阜孔庙景区,游客体验拓印。(受访者供图)

京台高速曲阜服务区化身“文化驿站”,让过往旅客体验活字印刷、《论语》描红;尼山圣境无人机秀点亮夜空,用数字技术演绎儒家经典;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创新礼乐展演,让千年雅乐在互动中重焕新生……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持续深化“跟着孔子去研学”品牌,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研学课程、丰富体验项目,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在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断金亭畔的石阶被游客踏得光亮。游客可在此体验沉浸式“剧本游”——手持“银票”破解谜题,在号令台下与“李逵”对答,于忠义堂前凭栏远眺。这片因《水浒传》驰名中外的土地,将历史传奇融入互动体验,让游客在山水间重温英雄故事。

古韵新潮两相宜——山东济宁推进以文促旅观察 在济宁市任城区“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演职人员正在表演。(受访者供图)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明代诗人王世贞笔下的太白楼,其风貌如今在济宁市任城区得以重现。朱栏游廊在秋阳下熠熠生辉,檐下“太白楼”匾额苍劲有力。假期期间,这处文化地标通过《又见太白》实景演艺焕发新的活力。夜幕降临,在任城区古运河沿岸的“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在声光电技术的烘托下,“李白”穿越时空而来,与游客吟诗对酌、投壶竞技,让千年诗韵在沉浸式体验中再现风华。

在济宁的文脉长河中,红色精神如炽热火焰生生不息。假期期间,微山湖景区游人如织,《芦荡烽火》实景演艺再现了铁道游击队在万亩荷塘中与敌人周旋的峥嵘岁月。游客们乘船穿行芦苇荡,在湖光山色中追寻红色足迹。“看着实景演出,仿佛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来自济南的大学生张晓道出许多游客的共同感受。

今年8月,济宁市文旅局发布4条“红色旅游+”线路,将微山铁道游击队队部旧址、梁山歼灭战遗址等串联成珠,让红色记忆在文旅融合中代代相传。

古韵新潮两相宜——山东济宁推进以文促旅观察 在济宁微山县微山湖景区,游客在观看《芦荡烽火》实景演艺。(受访者供图)

运河汤汤,奔流千年;文脉赓续,生生不息。这个假期,济宁将千年古韵融入现代新潮,让游客在“双节”同庆的欢聚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运河畔、古城里,传统与现代相遇,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记者高天)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