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文化旅游区国庆中秋假期集中活动圆满落幕主题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0月底金秋十月,惠风和畅。随着国庆中秋假期的结束,炎帝文化旅游区(谒祖祈福区)—炎帝故...
2025-10-09 0
正值国庆假期,在热门的旅游景区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对情侣站在风景如画的湖边,并没有沉醉于微风拂面的惬意,而是忙着调整角度、摆好姿势,只为拍出一张能收获无数点赞的“人生照片”;
一家人来到历史悠久的古迹前,匆匆浏览后便开始轮流合影打卡,直到回程车上才发觉,古迹的名字和历史几乎没留下什么印象;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片”似乎成了旅行的意义。相机或手机在旅途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或缺,随处可见高举着镜头“扫摄”周边风景的人。有人会为了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在网红机位排队等待两小时;也有人放弃了旅途中的当地美食,选择随便吃点赶紧回酒店修图发帖。
当“出片式旅行”成为一种潮流,旅行的意义也与以前截然不同:有声音说,我们正在共同打造一种很新的旅行方式,由旅行中“在场”的人拍照出片,存在于媒体中的平台世界能共同参与;但也有声音认为,这种拍照优先,“人和风景之间始终隔着一层镜头”的旅行方式,不仅让人掉进“精装朋友圈,毛坯旅行体验”的陷阱,更令旅行本身变得碎片化。
为何我们对拍照打卡会有执念?
如今,旅行者在规划行程时,也往往会把拍摄地点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有些地方之所以成为网红旅游地,正是因为那里容易拍出好看的照片。景点和商家也投入其中,打造层出不穷的网红打卡点。
当我们执着于“旅行出片”,到底是在执着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动因体系。
从自我呈现理论的角度来说,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平台放大了人们理想化自我呈现的需求——人们精心策划每张旅行照的拍摄角度、细节和文案,希望通过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进行互动,来构建理想化的虚拟人格。
网友们经常把节假日期间的朋友圈比喻为“旅游摄影大赛”,精拍精修的各种九宫格展示,既是一种摄影水平的“暗中 PK”,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拍摄者的经济实力和审美选择(旅行目的地和拍摄点的构思)。
图源:某社交平台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观点,从而获得自我定位和满足感,而“出片式旅行”能获得他人的关注、点赞和评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地位。
更深层的动机来自身份认同的需求。我们处在一个流动性强的现代社会,随着社群纽带的弱化,人们迫切需要一些可视化的符号,来证明自己的生活方式符合某个群体规范。而旅行照片在这种情境下,也充当了“社交货币”的功能。
当旅行的意义,被“过度出片”消解
当拍照打卡成为旅行中过于重要的目标时,人们的感知也变得分散和碎片化,逐渐淡化在场的整体感受与欣赏能力。
在一些“打卡圣地”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旅游者只是忙于寻找可拍摄点,拍完之后立刻离开,并没有更多的体验;甚至是明明身处现场,却不在意眼前的美景,而只是忙着修图上传到社交平台。
“出片式旅行”最直接的负面影响,也体现在关系层面。许多情侣在旅途中因为拍照频率和拍摄水平发生争执;家庭出游时,长辈想要“全家福”,而年轻一代忙着拍摄个人网红照,原本温馨的旅途演变成了代际审美冲突现场。
旅行是一个综合体验的过程,当我们被“出片”的执念挟持,注意力分配失衡会带来隐性副作用。比如,拍照而花费很长时间找角度、摆姿势,就很容易忽略掉那些大自然带来的触动:山水之间的光影变化、树木和花草的清香、丛林深处的湿润空气和鸟鸣。而这些转瞬即逝的真实场景,远比精心摆拍的画面更具生命力。
此外,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专注于拍照时,大脑负责理性思考和计划执行的区域活跃,而本应主导情感体验的区域则相对抑制。这意味着过度投入影像创作会干扰人对环境的直觉感知——当全部注意力都被取景框吸引,大脑会错配认知资源,这就解释了为何很多人身处壮美景色中却浑然不觉。
旅行是由探索精神和好奇心驱动的行为,但当旅行本身承受了过多的社交压力,就容易带上“功利化表演”的性质,甚至造成危害。例如近些年,个别游客为了拍照破坏文物、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人为了“出片”不惜以身涉险,不仅损害公共资源,也让个体沦为算法流量的傀儡。
图源:某社交平台
拍摄角度和风格的同质化,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趋势。不知大家有没有发觉:打开社交平台的旅行话题标签,满屏都是高度相似的视觉符号:托腮看海的背影、伸手托举太阳/建筑物/云彩的姿态、坐在台阶上的侧颜特写、双人用手臂在头顶比心……大家用惯了流行的“拍照模板”,有个性的画面越来越少。
这样的趋势令人感到可惜:当我们习惯了用“公式化”的视觉语言表达时,也就自动放弃了观察世界和表达感受的原创视角。
如何维持“体验”和“出片”的平衡?
如果你希望既能用镜头记录旅行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能充分享受旅行中每个当下的快乐,可以试试这些方式,有助于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1、出发前,把“优先级清单”具体化,规定自己要亲身参与的体验项目放在首位。例如:参观博物馆时先看展品再拍照,徒步时先完成特定里程再到观景台留念。这样能保证核心体验不被打断,又能自然产生值得记录的精彩瞬间。
2、采用“限时拍照法”,给自己规定拍摄照片的数量,迫使自己在按快门前进行价值判断:这是否是真正有意义的画面?这个决定过程本身就在训练审美眼光。同时,可以尝试禁用自动模式,手动调节参数的过程能让人重新审视光影关系。关闭设备的快门音效,有助于减少干扰,让你更专注地聆听环境声音。
3、有许多种方式可以记录旅途,不要局限在拍照上。可以用录音笔采集市井叫卖声、海浪拍岸声;或是收集门票存根制作成三维立体手账;用速写本勾勒建筑轮廓。喜欢敲章打卡的人,可以提前搜一下目的地的敲章攻略,这些非视觉化的记录手段能帮助我们建立更立体的记忆档案。
4、如果和特别喜欢拍照出片的亲朋好友一起旅行,坦诚地沟通是很必要的。可以在旅行开始前与旅伴共同讨论、明确拍照的规则和限制,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同时约定在某些特定的景点或活动中优先以体验为主,减少拍照频率。
旅行最动人的风景不在取景器里,而在我们与世界真诚相遇的目光中。不妨抛弃“出片”的执念,让旅行成为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而不仅仅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照。
相关文章
炎帝文化旅游区国庆中秋假期集中活动圆满落幕主题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0月底金秋十月,惠风和畅。随着国庆中秋假期的结束,炎帝文化旅游区(谒祖祈福区)—炎帝故...
2025-10-09 0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里,我市凭借丰富多元的文旅供给、浓厚热烈的节日氛围及精准高效的服务保障,实现文旅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氛围浓、产品新...
2025-10-09 0
古镇游早已不是新鲜选择,但想避开过度商业化的喧嚣、高价宰客的套路,选对目的地至关重要。那些藏着真古韵、暖烟火的古镇,才值得你奔赴千里。这份经过实测的「...
2025-10-09 0
10月1日开放首日,客流量就达到四万余人,开放7天,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已经迎来客流二十万人次。这个国庆长假,济南文旅的聚光灯首次强势北移...
2025-10-09 0
推荐几本好看的中国当代文学小说 《活着》中国当代小说排名,作者是余华。《蛙》,作者是莫言。《浮躁》,作者是贾平凹。《一地鸡毛》,作者是刘震云。《坚硬如...
2025-10-09 0 中国当代小说排名
盘点西安市小学前30排行榜,一起来看看! 1、大家好,我叫罗宇辰,是皇甫小学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小学生。我生在皇甫村,长在皇甫村,皇甫村在西安城南神禾塬上...
2025-10-09 0 全国小学排行榜
时光悄然流逝,退休规划需提前,你的工作生涯安排好了吗?近来,不少70后的男性朋友们都在热议延迟退休政策,关心自己何时能退休。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最新的...
2025-10-09 0
70岁还跑步,膝盖和心脏谁先罢工? 2024年3月,北京朝阳公园,75岁老张晨跑第3个月跟腱一声脆响,直接进手术室。 诱因:没查心脏也没练腿,上来...
2025-10-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