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已过,北京秋雨连绵,在南海子公园,鸿雁是秋季的常客,深秋的寒意并没有影响它们嬉闹的心情。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甘南...
2025-10-14 0
日前,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城市青年旅行消费报告》,为我们揭开了18-35岁人群的出行密码。
这份报告不仅勾勒出当代青年的旅行偏好,更与上海当下的社会现象相互呼应,折射出经济复苏背景下人们的选择与焦虑。
《报告》数据清晰显示,30-35岁青年以33.24%的占比成为出行绝对主力,这一特征在上海、深圳、浙江、江苏、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形成30+出行高地。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一线城市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青岛18-19岁青年出行占比是上海同年龄段的2倍,重庆、武汉、郑州等区域中心城市该年龄段出行占比,也显著高于北上广。
在出行意愿的性别分布上,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
从全国范围来看,男性青年的出游比例略高于女性,前者占比超过五成,后者则接近五成。
一线城市更是成为男性青年出行的集中地,其中深圳男性青年的出游比例最高,超过五成九。
上海和北京紧随其后,男性青年出游比例分别超过五成八和五成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重庆,当地女性青年的出行占比超过五成三,成为女性出游意愿更突出的典型城市。
单人出行已成为当代年轻人身上极具辨识度的出行特征。
多个城市的青年单人出行率表现亮眼,武汉青年以近六成七的单人出行率位居全国首位,上海青年紧随其后,单人出行率同样接近六成七。
深圳、北京、青岛的青年单人出行率也都突破了六成五,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当代青年对独立出行模式的偏好。
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错峰和高铁是两个核心关键词。
全国有近五分之一的年轻人会选择在周五开启错峰出行,成都、广州、重庆、北京、杭州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成为这类错峰出行人群最青睐的五大目的地。
在年轻群体中,高铁出行的受欢迎程度尤为突出,18-24岁群体里,超六成的人会优先选择高铁作为出行工具。
受特种兵式旅行潮流的影响,不少年轻人高频次选择高铁出行,有三成年轻人一年内的高铁出行次数,是其飞机出行次数的三倍。
不同交通方式的预订习惯也存在差异。
对于高铁票,超七成青年会提前三天预订,其中有超过三成的用户会选择当天临时预订。
而机票预订则更注重提前规划,近五成青年会提前三天预订机票,当天临时预订的用户占比不足一成。
青年群体在出行半径的选择上,呈现出清晰的梯度差异。
超过半数的青年更倾向于两小时以内的短途高铁行程,广州、重庆、北京是选择火车硬座出行的主要城市。
在中短途高铁线路中,选择1-2小时行程的青年占比近四分之一,广深、沪杭等热门线路是他们的首选。
而在长途出行方面,行程超过六小时的跨区域线路更受青睐,重庆至上海、北京至广州等线路是典型代表。
目的地选择上,小众城市异军突起。
除北上广深外,重庆、西安、武汉等大城市仍是热门,但新疆喀什、福建泉州、内蒙古阿尔山、贵州镇远、吉林延吉、云南芒市、福建漳州等凭借独特文化与体验,跻身年轻人打卡清单。
上海作为出境游主要出发地,其青年的目的地选择独具特色。
首尔超越曼谷,成为上海青年出境游首选,中国香港、日本东京、中国澳门紧随其后。
超20%的上海青年选择周五出发前往东南亚,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韩国济州岛的频次较高,柬埔寨金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也进入热门榜但,对日本大阪的偏好依旧明显,对新加坡的喜好则有所下降。
上海作为经济龙头与晴雨表,其社会现象往往具有代表性。
当下的上海存在一个奇特对比:尽管今年商场因数量激增面临经营压力,但两类场所始终大排长龙。
一类是新开的网红餐厅。生活类APP上,大量探店、美食分享与打卡内容持续发酵,吸引人们不分昼夜排队,形成消费热潮。
另一类是美国领事馆,此前相关视频记录下这里的长龙景象,申根签证办理点同样人流不断,福州路的办理点常被误以为是中老年人排队领鸡蛋,实则多为前往欧洲探亲的人群。
表面看,商场排队是消费热情,领事馆排队是留学或探亲需求,但背后折射的是部分群体的焦虑。这种焦虑与就业、收入现状紧密相关。
统计局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一度接近20%,具体为18.9%,意味着每五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在求职或找不到合适工作。
而七零后、八零后的中年群体失业率更高,九零后暂未进入中年范畴。
收入方面,上海今年公布的平均工资为12434元,但现实与数据存在差距。
多数工作不满三年的年轻人难以达到这一水平,自由职业者如外卖员、快递员,每天工作超十小时,收入勉强过万,要达到平均工资需付出更多辛苦。
不少人的实际收入甚至不足平均值的一半,即便在年轻时,多数人也难以企及这一收入。
社交媒体上的调侃上学卷成绩、毕业卷简历、工作卷裁员,看似玩笑,却是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越来越多人将目光投向海外,无论是留学、工作还是创业,都是希望为自己寻找新出路,而语言成为必经关卡,尤其是英语,雅思成绩常是刚需。
市面上虽有雅思学习方案提出150小时高效提分,通过解题技巧、词汇积累、专项训练、真题模考的拆分学习。
结合基础补足、AI批改与老师点评,帮助学习者系统化备考,但并非所有人都需出海。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学习英语是长期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英语能力可能成为跳槽、晋升或把握海外机会的关键优势,不应仅视为应试工具,而应看作底层能力与长期通行证。
从春节的景点人从众,到如今上海的出行热潮,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
尤其是前两年受疫情影响显著减弱,生活回归常态。
在疫情防控下,病毒对日常生活的干扰大幅降低,人们无需再为感染风险过度担忧,得以放心外出。
同时,多个国家调整对中国公民的入境政策,不再采取差异化对待,此前美、日、韩等国的额外限制已明显减少。
还有就是经济复苏态势明显,旅游业迎来真正旺季。
春节时,尽管人们仍有疫情顾虑,但已开始外出游玩。
如今疫情影响进一步减弱,旅游业的复苏势头更加强劲,印证了政策调整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向好趋势。
但同时也需看到差异,出行热潮背后是收入差距下的分化。
部分高收入群体在疫情期间虽可能资产缩水,但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政策放开后能自由享受出行。
而低收入群体面临失业、收入减少的压力,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外出游玩甚至跨省旅游都成为奢望。
不少人在疫情三年中长期居家,放开后首要任务是拼命工作弥补损失,面对出境游热潮只能羡慕。
有网友指出,从上海出境的人群中,不乏周边江浙地区的高收入者,因上海出境在交通、成本上更具优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群体有钱有闲的生活状态。
探讨这些现象,并非贩卖焦虑,而是希望人们看到选择大于努力。
在当前投资领域多处于高位,房地产未到抄底时机的背景下,投资自我、提升能力,或许是性价比更高的策略,这也是当代人在新周期中需要面对的课题。
相关文章
以下文章来源于Lisa的云游日记 ,作者Lisa的云游日记Lisa的云游日记.分享云南、昆明旅游资讯推荐昆明拍照打卡好地方Lisayunyou昆明开合...
2025-10-14 0
当山风变得清冽,阳光变得温柔,这里的每一片叶子都开始了一场盛大的色彩革命。如果说,兰州有一个地方,能将秋天的绚烂与静美同时拥入怀中,那一定是石佛沟。当...
2025-10-14 0
湖北旅游大巴车到底有多强悍,有多特别?近年来旅游经济大发展,湖北旅游也是如此!可能如今出外旅行,高铁动车成了新选择,但是大巴车依然很受欢迎,畅游全国,...
2025-10-14 0
绵阳文旅2025-10-08 17:01:54这个长达8天的“超级黄金周”,绵阳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令人振奋的是,“绵阳热度”频频亮相央级、...
2025-10-14 0
成都东郊,上世纪50-70年代是成都工业的重要聚集地,汇集了大量的三线大厂,如420厂、成都机车车辆厂等,后随着搬迁和关停,留下了不少的工业遗址。其中...
2025-10-14 0
国内文旅彻底溃败?据媒体报道,80%的国内文旅项目都在“历劫”,大部分中小景区业绩惨淡到不忍直视,客流量几乎腰斩。与此同时,那些门可罗雀的文旅项目,正...
2025-10-14 0
一、核心目的地选择本次选择留坝作为核心目的地。留坝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是秦蜀古道中褒斜道的所在地,也是传说中汉代张良的隐居地。这里每年金秋时节五彩斑斓,...
2025-10-1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