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排行榜 2025年10月21日 08:37 1 admin

假期在清远,逛完起凤里、上下廓街,我便沿着北江往前走,眼前高耸的烟囱突然撞入视线——那是工业时代留下的鲜明印记,循着导航找到清城区环城二路106号,才发现这便是座由1955年建成的清远首家侨资糖厂活化而来的文创园:糖果时光文创园。作为意外闯入的游客,慕名而来的游客,我未曾想过,这里如今竟裹着一层淡淡的落寞。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刚踏入园区,那爬满牛花藤蔓的红砖厂房依旧带着几分文艺气息,阳光透过枝叶在"工业锈带"改造的墙面上投下斑驳光影。保留完好的木制屋梁、青砖墙面与裸露的原始钢梁结构,还清晰留存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风貌。同行的本地朋友感慨,这里可不是一直这般冷清——前些年的糖果时光和许多网红创意园一样热闹非凡。那时园区里SOHO创意办公、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业态齐全,创意空间的手作工坊窗前总围着体验的游客,许多位置是女孩们的拍照圣地,周末想在找个空位喝杯咖啡都要排队,红极一时的光景,是清远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可如今漫步园区,这份兴旺早已淡去,尽管是假日,正午时分,曾烟火气十足的凤城大饭堂只剩两三桌客人,邻桌的老板正低头刷着手机,墙上的老海报卷了边,"人民理发店"的招牌虽在,卷闸门却紧闭着。我点了份啫啫煲,后厨传来的声响格外清晰,服务员说,不少商户去年就撤了,现在剩下的多是撑了好几年的老铺,像主打精酿啤酒的隐釀MI还在坚持,偶尔有熟客专程找来小坐。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闲逛间,那些曾经许多人拍照的主题区的,装置落了些灰尘,气球艺术瘪了角,再难见举着相机的年轻人。据说,园区从2017年改造至今,前后投资超5000万元,也曾策划创意市集、艺术展览等活动引流,还想引入300个商户形成产业链,可实体经济的大环境摆在眼前,创意园的新鲜感褪去后,客流难以为继。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现场看到糖果时光的冷清,让感叹这是是当下实体店经营困境的缩影。从园区内商户的变迁不难看出,如今实体店早已不是"有特色就能火":既要对抗线上消费的冲击,又要承担旧厂房改造后不低的运营成本,还要持续创新留住客群。像园区里坚持下来的老铺,不仅要守着实体经营的基本盘,还要花心思适配消费者需求变化,比如尝试线上宣传引流、推出定制化体验等,每一步都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成本。那些撤店的商户,有的败给了客流下滑,有的则扛不住长期亏损,成了市场浪潮中的匆匆过客。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清远“糖厂”改造的文创园,感受时光余温,游客少,叹:实体不易

回望糖果时光,从1955年日榨蔗糖250吨的工业传奇,到2001年破产后的沉寂,再到前些年的文创热潮与如今的冷清,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创意园的起落,更藏着实体经济的不易。

这场因烟囱而起的偶然探访,没有收获预期的热闹,却让我读懂了时光里的另一种滋味——那些红砖墙上的岁月痕迹,不仅记录着糖厂的旧梦与创意园的盛景,也默默诉说着市场浪潮里,每一份坚持的艰难,更让人体会到当下实体店经营者在困境中突围的不易与坚守。我们期待在未来,这里能有下一段故事的开启。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