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怒融3.5亿美金!神秘AI公司用机器人做实验?背后有多大机会?

排行榜 2025年10月24日 11:52 3 admin

本期要点:当科研也可以自动化时,科技产业将会被怎样颠覆?!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一家名为Lila Sciences的公司,在尚未发布任何模型和产品的情况下,却在刚融完2.35亿美元后,又获得了英伟达创投部门NVentures领投的 1.15 亿美元,总融资金额达到3.5亿美元。此次融资也让这家成立仅两年的公司,估值一举跃升至13亿美元以上,正式成为了科技独角兽企业。

怒融3.5亿美金!神秘AI公司用机器人做实验?背后有多大机会?

Lila Sciences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这么受投资机构的欢迎?

这家公司由著名创投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所孵化,著名的医药企业Moderna就是这个创投机构的杰作。

Lila Sciences的首席科学家George Church是哈佛大学著名遗传学家,美国三院院士,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其他核心成员还有OpenAI的前研究员,曾领导了OpenAI的开放性团队,著有《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的Kenneth Stanley,以及哈佛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教授,Andrew Beam。

Lila Sciences给自己的定位是AI科学工厂(AI Science Factory)的构建者。不同于那些单纯推出大模型的AI公司,Lila的模式是“科学超级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以实现科研的自动化。

也就是说,他们希望能由AI提出假说、并由AI指挥机器人7x24小时全天候、高通量地执行实验、收集数据,之后AI再分析新数据,得出结果、迭代模型、并设计下一步实验,形成研发闭环。

怒融3.5亿美金!神秘AI公司用机器人做实验?背后有多大机会?

我们在昨天的要闻评论文章里介绍了谷歌和耶鲁大学合作开发的AI可以独立发现新的规律,所以,这种全自动的AI科学工厂已经不是梦想。

目前,Lila Sciences已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租下了约2.1万平米的大型研发基地,并计划在波士顿、旧金山、伦敦建设新的“AI 科学工厂”设施。

虽然还没有任何公开的具体信息,但Lila Sciences声称,他们的平台已经在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上千项发现。

我们认为, Lila Sciences明显是想要成为未来研发的“铲子”,这为他们的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而他们也许会带来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将科研从一个依赖少数个人灵感和大量手工劳动的工作,升级为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它能极大提升研发效率、降低试错成本,并甚至有望推动细胞治疗等昂贵的服务走向规模化和普惠化。


科研自动化

首先,在我看来,科研自动化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真正的科研,与其说是知识密集型的工作,不如说是工程密集型的,甚至是劳动密集型的。

科学研究依赖科学家的知识积累以及提出关键假设的能力,但更离不开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花费大量时间对这个假设进行验证。

我们总是说,科学研究要允许创新、允许犯错,但这种宽容也是有巨大代价的。随着实验周期越来越长、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科研的试错成本也在迅速提升,导致科研资源只能集中在少数看起来最可能成功的方向上,丧失了广泛探索的能力。

而Lila Sciences所要打造的AI科学工厂,就是要把科研从依赖科学家灵感和耐心的“狩猎行为”,转变为可以自动化的工业化生产行为,从而实现更加广泛的探索。

怒融3.5亿美金!神秘AI公司用机器人做实验?背后有多大机会?

而且,我还想强调的是,Lila Sciences可能找到了机器人的用武之地,即实验的自动化。

和以往站满博士、硕士的实验室不同,他们的AI科学工厂不仅会比较便宜,而且机器不会像人一样“手抖”。

在科研精细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手动操作已难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一百年前做实验,往往一次操作都是加几豪升液体,哪怕大学生来操作也带不来多少误差。但现在的生物或材料学研究中,很多步骤往往总共只加5微升试剂,哪怕工具已经很精确了,人也难免会在某次操作中多加1微升,就带来了20%的误差。

越是前沿的研究人员就越觉得科研中也有玄学,上午和下午的同样操作,还会产生不同结果。

所以,实验自动化不仅能节省人力、提升实验效率,还能避免大量因为手抖带来的损失。


颠覆

但这又有什么商业价值呢?也就是说,Lila Sciences又凭啥能获得这么多融资呢?

我觉得,当他们握有AI科学工厂后,就能对众多需要密集人工实验的科技产业进行颠覆性改造了。

其中,一个最有希望的领域就是生物治疗。

过去,生物治疗(如CAR-T细胞疗法)之所以昂贵,主要是因为其中有大量非标的人工操作和低效的制剂过程。整个流程高度依赖高技能的实验人员,进行长达数周的、极其复杂的手工操作(如细胞的分离、激活、转导、扩增)。

这个人工操作过程就导致了三个问题:每一份制剂都是由博士水平的专业人员提供的高级定制产品,人力成本极高;“手抖”和不规范的风险贯穿全程,质量不可控;完全靠人工,无法规模化,导致能服务的患者极少。

怒融3.5亿美金!神秘AI公司用机器人做实验?背后有多大机会?

而Lila Sciences的AI科学工厂就可以将目前作坊式的操作流程变为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流程,每个患者的细胞提取、基因载体导入、细胞培养扩增到成品制剂,全流程都在封闭的机器人系统中完成,每个步骤都精准可控,每批产品质量保持一致。

这样一来,个性化生物治疗的成本就有望从上百万美元降低到十万甚至万元的级别。生物疗法将不再只是少数人的治疗手段,而可能成为大众化的常规疗法。

对于医药产业而言,这也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潜在规模达万亿美元的新蓝海市场,会加速生物治疗时代的到来。当然,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整个医药产业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产业巨头的位置将会易主。

最后,我们不妨打开想象空间,除了生物治疗,科技产业中还有很多研发需求可以由 Lila Sciences这样的AI科学工厂来满足。未来,可能两三年后,企业只要把实际研发需求输入Lila Sciences的系统,几周后就能得到研发结果。

那么,哪怕是小型初创公司,也可以撬动过去只有大型实验室才能完成的项目了。这无疑又会给科学研究带来巨大活力,让无数神奇的创新成果涌现。

那么,假如未来真的有个这样可以服务所有人的研发平台,你会想研究什么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