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评论员 魏蔚近期,游客在内蒙古挖土豆的视频在网上火出了圈。深秋时节,马铃薯采收进入尾声,不少游客自驾内蒙古途中,在道路旁的田地里“捡漏”挖土豆...
2025-10-27 0
西安这里隐藏着两千多年前的石雕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位置比较偏远,许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今年秋天这天气阴雨绵绵的,想要出去逛都没多少机会,昨天终于天晴了,又赶上周末,大概率西安有一半人出去了吧?即使不出去,也忙着晒衣服晒被子,感觉潮湿都赶上南方了。
我下午去西郊办事,专门去了一趟斗门石爷石婆庙。说起石爷石婆,可能许多朋友不知道,说起牛郎织女,可就人人皆知了,在西安有句话这样说:牛郎织女的活化石就是石爷石婆庙,这里藏着两千多年的故事,还特别接地气,逛起来完全没有时间距离感,
石爷石婆庙的来头可不小,得从汉武帝时期说起。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练水军,特意在池畔立了牛郎、织女两尊石像,把池子比作银河,让石像隔“河”相望。后来当地人就管这两尊石像叫“石爷”“石婆”。
唐德宗年间还修了庙宇供奉,香火一直没断过。更厉害的是,这两尊石像是1956年陕西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也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来源于这儿的最实在证据。
这儿的特点跟别处的寺庙大不一样。石婆庙主殿里,玻璃罩着的石婆像披金挂彩,墙上全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男耕女织的彩绘,一看就懂。不远处还有石爷庙,庙里十几吨重的石床是稀罕物,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石雕艺术品之一。
最热闹的要数庙会,正月十七是牛郎织女结婚日,七月七是相会日,周边咸阳、渭南,杨凌等地的人都赶过来祭祀,据说这个习俗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这儿免费开放,没有门票,随时可以来逛,庙会时人流量非常大。
想来这儿交通也比较方便。如果坐公交,302路到花园村站下车,往东走1公里就到;或者坐405路到新常村站,向北穿村走1公里,实在不想走,村口找个三轮车也能到。自驾更灵活,直接导航“斗门石婆庙”就行,还能顺路逛昆明池、诗经里小镇,一天能串着玩好几个地方。
有意思的是,我们去了,看到有一位老人在石婆雕塑的胳膊上摸了几下,嘴里念叨着:把我的胳膊疼痛带走,我奇怪的问她干什么,她说这样可以带走病痛,而且特别灵验,看得出老人很虔诚哦。
如今石婆庙里香火依旧旺,每年七夕还有乞巧活动,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来这儿不仅能看文物,更能触摸到那些流传千年的浪漫与温情,平时人比较少,感觉很幽静,没来过的朋友可以去逛逛哦。
相关文章
□大河网评论员 魏蔚近期,游客在内蒙古挖土豆的视频在网上火出了圈。深秋时节,马铃薯采收进入尾声,不少游客自驾内蒙古途中,在道路旁的田地里“捡漏”挖土豆...
2025-10-27 0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尹星云 10月26日,“康养旅居 冬游广西”旅游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以“创意情景推介+政企对接交流+户外旅游体验+...
2025-10-27 2
红韵翠谷,桃坪行吟 粤北群峰叠翠,Y725乡道如银练穿梭丹霞。十四公里蜿蜒,牵出明朝中期的古村落——桃坪。正岐岭、芦头松的褶皱里,八姓人家聚居,邱家洞...
2025-10-27 0
10月20日,从南山区传出喜讯,在第十九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指数级成果发布会上,“2025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正式揭晓,深圳...
2025-10-27 3
当大飞车从26米高的“搭搭”手中呼啸而过时,观光游船正徜徉在放大25倍的积木水乡里。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自开园以来在社交平台掀起阵阵热潮,暑期人均乘坐设...
2025-10-27 3
大小新闻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洁 通讯员 旅宣)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智慧文旅建设与旅游统计升级领域再创佳绩!10月1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
2025-10-27 2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穿过朝阳街,就看到了烟台山的标志。所谓烟台其实就是山上的烽火台。不知为何,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有点浪漫的感觉。烟台山...
2025-10-27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