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偶尔在绝望中萌发

排行榜 2025年10月30日 22:07 2 cc

偶尔在绝望中萌发

贾葆臻


今天中午十二点半文友发来信息,叫我去十月文学院听大咖煮水论文学,这次主题是青年写作创新问题。我忙约李宪臣老师一起去,路上好有个伴。结果他说正忙着呢,下次吧。


收好手机,心里犹豫着去还是不去。路过小区的时候,我一咬牙,顶着阴森森压下来的天空,沿着永定河畔孤单骑行着。路遇上访者排着长长队,尤其是队伍中一些老人坐着轮椅在慢慢朝前挪动,看着他们无助的样子,我心里不好受。不由想起以往坐在那个位置上,有时对待当事人不耐烦的样子,心里泛起了丝丝愧意。我艰难着通过上访路段,心里琢磨着“明天”是否为他们写点东东。

今天论坛嘉宾是北京出版集团总编辑赵彤、《收获》主编钟红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晓琴、《收获》主编钟红明、《十月》主编季亚娅、《当代》主编徐晨亮、《花城》副主编杜小烨、《文艺报》副主编行超、中国作协副研究员刘诗宇、华语文学馆主编杨爽、《文艺报》专刊编辑康春华、《十月》编辑江汀社科院研究员徐刚、《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北大教授丛治辰……

通过听专家的交流,我认为青年问题是应该予以特别关注的群体。我国处于长期的和平年代,既无战火硝烟,也无大面积自然灾害,孩子们在成长中再也不用东躲西藏,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孩子们通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步步长大了。一些青年人,朝气蓬勃,带着改变世界的理想步入了社会。随着社会打磨,他们棱角渐渐圆润了,有的成功创业了,有的仕途步入快车道,有的成立行业标兵;一些青年作家很实在,觉得自己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文学,改变不了时间,他们通过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来锻造自我,来修正自我;还有一些青年人很封闭,拒绝世界对自己的影响,不希望别人打扰自己,甚至连恋爱也不谈;还有一些青年人,现实中创业失败、经商失利、恋爱挫折,开始逃避现实,去骑行去摩旅去车游;还有一些青年人被颓废俘虏了,什么也不干,或者在家啃老,或者流浪街头……

行超谈到:“短视频短剧的爆火对网络文学冲击巨大,甚至动摇整个网络文学的生态链……”;杨爽谈到:“她统计青年作家出版近三十本小说,销售前三占据销售量的百分之九十八,其它的才占据百分之一点多,平均每个作家的小说的销售量是500到1000本之间,这个数据把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桌面上。”休息时间,我问杨爽,一本小说销售量500到1000本之间,大概率是作者自己买的吧。周宏翔谈到:“青年作家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要写别人没有关注到了”,一定要破壁“陈词滥调”;林为攀谈到自己作为文学素人,偶尔一次大胆给《十月》编辑蒋在投稿。作品发表后,蒋在让他做一个短视频宣传一下,他在淘宝花了三百元请人做了一个沙画视频,被出版社看到了,他的书出版,2025年10月28日他也被推选为第四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代特选作家获选作家”,这是宇宙“偶尔”的力量。他的“偶尔”成功让我想起自己的“偶尔”,2023年9月我手里有两篇报告文学,当时我认为这两篇代表我最高水平,一篇《韶山冲红丫头》参加湘潭作协全国征文,一篇《沙漠里英雄花》参加团中央、中国作协全国征文。2023年11月湘潭作协公布结果,我连围都没有入,当时我心中绝望了,谁知道到了2024年3月我却偶尔获得团中央、中国作协志愿文学三等奖,这“偶尔”也太神秘了呀……

还有的专家说,一定要坚持。曾经有一些很有才华的青年人,因为没有坚持,到现在无声无息了。我认为这是人世间自然现象,人是很渺小的,对抗不了大千世界的洗礼。如苏东坡的散文和诗词名扬天下,可他的仕途坎坷无比,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发配中熬过……

不要“陈词滥调”,要有独特性,要等着时间赏赐的“偶尔机缘”,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偶尔在绝望中萌发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