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排行榜 2025年10月30日 22:07 2 cc

周村不仅烧饼有名,这铜响乐器也名扬四方,在淄博博物馆非遗展厅也见到过的,周村铜响乐器是省级非遗产品。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沿着银子市街一直走,来到了一个丁字路口,就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标志性“纪念碑”——周村无税碑。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在周村古商城大街北段,有一座六角形石碑,正面刻着“今日无税”,背面记载着它的历史故事。这就是今日无税碑。它的神奇传说让立碑人李化熙流芳百世,而“今日无税碑”对清朝时期的周村商户来说,意味着免去了繁重的税收, 由此创造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自由贸易的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富贾商人,从此,周村成为了“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的工商重镇。

清代早期的周村古商城大街,县里在这里设了“二公衙门”,派出专人收征市税,有些不三不四的人既不下力种庄稼,又无心智做买卖,依仗自己是当地人,就向外地来的客商要吃要喝要“使费”,半讹半抢地“吃大户”。后来愈演愈烈,衙门差人挨个店铺敛银子,真个是税如牛毛。市场上有些恶人强行充当“驵侩”,向卖货者索要“介绍费”。许多客商只好下了门板,不敢贸易。有些外地客商只好降价销售,打算处理完存货离开周村。就在这时候,清朝的刑部尚书李化熙回乡探亲了。他家住傅家庄,经常到街市上闲逛,和客商、乡亲们聊天,得悉周村街上这些事心中非常忧虑,回京后便向顺治帝禀告,建议皇帝下令,免除周村市税,让商人们安心做生意。顺治帝说,那就免一天的市税吧。李化熙当即叩头谢恩,领旨回乡,但寻思免一日税何用?就把圣旨埋于祠堂下,不料,当晚埋圣旨处红光四射、大放异彩、十里可见,而且光华中似隐有巨龙浮动。次日李化熙只好取出圣旨供在家中,可是那夜光景却令李化熙百思不解。恰一日听见门口吵闹,李化熙叫来管家责问:“为何门口如此喧哗,成何体统!”管家忙说:“是一老道姑天天来化缘,每次都来说只今日来化缘,明日不来,可不知何故第二日又来化缘。因看她年纪大施舍了几日,今天叫门房请她到别处化缘,她不听却要见大人,被门房拦住故此喧哗,不想惊动了大人。”李化熙正为圣旨烦恼忽听到“今日”二字,心中一动,忙叫管家把老道姑请进来,过了一会管家回来说“那老道姑闻听大人要见她,却不进门,只留下一破布包裹说送与大人,回头一转身就不见了。”李化熙觉的蹊跷,忙命人打开包裹,只见包裹里是一块无暇碧玉上面满是云霞纹饰,正面刻有“元君”二字。李化熙寻思一下顿然醒悟,“碧”“霞”“元君”合起来不是“碧霞元君”吗?这是碧霞元君来点化自己。于是他赶紧让地方官把皇帝圣旨刻在石碑上,立于市中。这样不论哪天人们去看,都是“今日无税”,从此,周村便由交税的“官集”变为不交税的“义集”。之后李化熙看到周村街市面繁荣,心里非常高兴。看到那“今日无税”的石碑,又有些后怕,他心里最清楚这四个字的来历和内涵。为了不使周村街商家再受欺负,他慷慨解囊,代替商家纳税。周村街拿多少税银,全部从傅家庄李府往外抬,不再向商人征收一文。他还向商人们承诺,在离周村二百里的范围内遇上路劫,由李府找回财物,分文不取。李化熙的兄弟们见他大行义举,十分钦佩,也拿出银子支持李化熙。

其后,李化熙的家族一直秉承先人遗愿,代完市税。李化熙的孙子、两淮盐运使李斯全代周村缴纳税银三十年。康熙49年,长山知县金鉽的《周村义集记》中写道:"长邑南十八里,为周村大镇,地不通夫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游化日,余心窃异之,不知其何能尔?……在昔市税银两,豪滑多就中取利,商困难苏,五弦大司寇(李化熙)予告侍养时,于周村市力捐课税,每岁代为完纳,豪棍敛迹,不得横行肆里。则斯镇地僻而业盛。"

李氏家族代周村完税一共持续了六七代,二百余年。李化熙去世后,周村商民集资在西市场为他建产了规模很大的祠堂,每年九月初九日,全市商民化祭李大司寇。届时,唱三天大戏,挂李化熙的画像,供大家拜,这成周村的一个隆重的节日。

今天,仍然能够看到“今日无税”碑立于大街的北首,这块六角形石碑见证了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的历史。现在这块碑已不是原来的那块。碑正面刻的是“今日无税”,其余几面刻的内容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长山知县金铽来周村视察后亲自撰写的《周村义集记》。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今日无税碑的周围,也是周村最繁华的商业地段。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因为周村的烧饼有名,所以在周村,烧饼铺子都挑着天下第一村的招牌,至于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咱也无法分辨。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走过丁字路口,往左就是周村大街,可能是拍摄电视剧《旱码头》的需要,在大街的路口立了一个仿古木牌坊“旱码头”。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面对着这“旱码头”牌坊的,是一座戏台,我来的不年不节的,戏台上空空荡荡,啥也没有。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在戏台的周围,可谓周村的文艺娱乐中心,各种摆摊的艺人在此招徕生意。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在周村这样的古商城,居然也有骑马的生意,不知这位老兄要让游客把马骑到哪里去。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从这个角度看大街,明显比银子市街要热闹一些。我是从银子市街进来的,按说,这里才是周村的正大街。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周村不仅烧饼好吃,铜响有名,这制造烧酒的水平也是一流。在淄博博物馆非遗展厅也看到了,这烧酒制作技艺也是非遗项目呢。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山东行游影记(181)—淄博周村古商城(十六)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