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荷兰派人访华求和,中方还是没有松口,这件事情荷兰已经做不了主

排行榜 2025年11月10日 19:54 1 admin

僵持了一个多月之后出现了转机。9月底荷兰政府以治理缺失为由接管了安世半导体,从而使得其在中国的工厂对外供货中断。安世为汽车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中国承担了其大约80%的晶圆加工任务,停货造成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连锁反应:美欧日零部件企业的订单出现延误,交付风险增大,成本增加,最后压力又转回了荷兰政府身上。

11月6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表示:荷兰已经收到了中美两国的通知,根据上周达成的经贸协议,安世中国的工厂会重新开始发货。一是恢复属实,二是动因是中美协调,而不是荷兰主动转向。最重要的是,中方只恢复民用芯片出口,类似稀土出口管制逻辑,划定风险边界,距离全面放开还有很远。此时发声,目的在于平息欧洲汽车厂商以及美国、日本供应商的不安情绪。

荷兰派人访华求和,中方还是没有松口,这件事情荷兰已经做不了主

卡雷曼斯只说中方恢复,不提荷方的动作,体现了荷兰在低头。据彭博社报道,由于中国重新开始对关键芯片进行出口,因此荷兰打算停止对安世控股的收购;之后荷兰又派遣了经济部代表团到中国,希望改善目前的局面。

中方给出的官方回应是:确认访华,但是口头的不够,荷方要尽快提出“实质性、建设性的方案”,停止用行政手段干涉企业的管理和商业合同。中方把矛头对准了欧盟:认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混乱是荷兰造成的,并直接要求欧盟加大劝说力度,让荷兰取消有关措施,纠正错误。话语主语由荷兰转为欧盟,意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回到中欧机制层面,而不能由荷兰一国决定。

原因不言而喻。荷兰动安世并不是单兵作战,源头在于美国对海外企业的股权和控制关系实行的“50%穿透规则”。新一轮中美经贸对话之后,美国停止了这项规则的执行,形势急转直下。荷兰左右为难:继续施压会和美国目前的态势背道而驰,放松又会招致国内政治上的质疑以及国际伙伴的不满。因此卡雷曼斯只谈结果,把恢复归功于中美之间的交流。

荷兰派人访华求和,中方还是没有松口,这件事情荷兰已经做不了主

换言之,荷兰取消对安世的限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方的担忧不再局限于个案,而是欧洲的“战略自主”以及规则的可预期性。现在涉及经贸及产业安全的重大决策大多由欧盟层面来协调,真正要稳的是中欧合作的基本面,不能让第三方牵着鼻子走。中方对欧盟发出呼吁,把问题带回规则和机制之中:用规则来纠正偏差、给市场留出空间,防止个案被地缘政治所左右。

就目前而言,恢复民用品类可以减轻压力,但仍然不够。汽车产业链长,车规、功率、控制等芯片各有认证要求,停供一天,研发、测试、认证周期就被拉长了。中方此次开设民用通道,是为了解决边界问题、创造缓冲地带、保留风险管理的主动权而进行的“校准”,并非为了“卡人”。考虑到安世在中国的产能短期内不能被替代,所以先稳定“大面”,再看对方能不能把政策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

荷兰派人访华求和,中方还是没有松口,这件事情荷兰已经做不了主

荷兰派团来谈是态度,但是中方要的是“方案”和“行动”,即撤销接管、停止行政干预、恢复企业治理以及合同的正常运转。这些标准可以量化,并不能用通告和合影来代替。由于竞争政策、外资审查、出口管制等工具多为欧盟层面,欧盟的背书尤为重要。中方直接给欧盟发话,意在找到可以“真落地”的对话对象。

这两年来,“去风险”、“经济安全”的口号频频出现,关键就在于怎样把“风险治理”和“市场运转”分离开来,把“监管”和“商业”分离开来。安世个案把抽象的问题拉回到现实中来:跨国布局是按照效率、技术和客户逻辑来进行的,并不是由政治口号来决定的。监管是可以的,但是要合规、透明、有预期,不能用行政手段直接断供。否则损失的不只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产业的信任基础。

荷兰派人访华求和,中方还是没有松口,这件事情荷兰已经做不了主

中方这次只恢复民用,实际上也是在观察荷兰是否会撤销错误措施、欧盟能否控制住政治冲动、中欧合作能不能回到规则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恢复,否则“一放再卡”会使企业不能做年度计划或者签长期订单。

就紧迫性而言,产业链最着急,荷兰内外受压,中国不急,更看重方向和规则的确定性。短期内荷方表态有利于稳定客户的预期,中期上访华与暂停夺权表明了姿态的变化,长期中关键是看欧盟能否把“战略自主”落实到执行中去。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