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排行榜 2025年11月10日 19:54 1 admin

在中国刚刚宣布适度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之际,美国方面的反应迅速而高调,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宣称,美国已经不再担心被中国“卡脖子”,并鼓吹本国稀土产业即将实现突破。

这样的自信言论,是否真的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事实恐怕远没有贝森特描绘得那么乐观。

近日贝森特在走访美国新建成的一家稀土矿物加工中心时表示,美国已经“重新获得稀土独立”,并预测美国制造业将在2026年、2027年迎来腾飞。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为证明这一点,他所展示的“成果”仅仅是一块由该中心制造的磁铁,不可否认,这在象征意义上具有一定突破价值——毕竟这是美国25年来首次在本土制造出磁铁,然而这一成就距离真正摆脱中国在稀土产业的主导地位仍有极大差距。

首先从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格局来看,中国依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根据公开数据,中国目前掌控着全球超过80%的稀土加工能力,以及90%以上的磁体生产能力。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虽然美国拥有如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这样的稀土矿山,但长期以来缺乏中下游的冶炼和分离技术,导致其稀土原矿大多还需要运往中国进行深加工。

实验室里制造出一块磁铁,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完全不是一个层级。

正如美国某磁业公司创始人坦言,部分美国客户的技术标准,是中国几十年产业积累的结果,美国目前还远远达不到。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更重要的是,重建一条完整、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事实上美国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就已意识到稀土安全问题,并尝试推动本土产业链重建,但进展缓慢,如今25年才制造出一块本土磁铁,足以说明难度之大。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即便贝森特和特朗普都雄心勃勃,留给他们的时间也极为有限,特朗普即使连任,任期也不过三年多,而稀土产业链的重构远非几年内能够完成。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即便美国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稀土供应链的阶段性突破,也难以彻底改变当前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博弈格局。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与特朗普时代“加征关税”那种简单粗暴的策略不同,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始终强调合法合规、保障全球产业链安全,并未一刀切地禁止出口。

商务部多次重申,中方愿意通过多边和双边机制加强沟通,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这种策略既维护了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的话语权,也避免将美国等西方国家逼上“自主研发、孤注一掷”的绝路。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实际上,历史已经证明,极端的技术封锁往往会倒逼对手加快自主创新,美方禁止对华出口高端芯片,迫使中国大力投入芯片自主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如果中国完全切断稀土出口,反而可能促使美国及其盟友不计代价投入研发,最终加速全球产业链的“去中国化”,对中国自身并无长远好处。

因此贝森特所描绘的美国稀土产业“独立自主”蓝图,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态,而非现实可行的短期目标。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当前美国本土稀土产品无论在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还是规模化能力上,都难以与中国成熟的产业体系相抗衡。

指望在未来三年、甚至一年内完成产业逆转,显然不切实际,即使把时间线拉长,未来美国实现稀土产业链独立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但这需要持续的政策投入、产业积累和技术突破。

问题在于,以美国当前党争不断、政策多变的政治环境,贝森特和特朗普能否等到“稀土自给”的那一天,恐怕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综上所述,贝森特高调宣称美国不再怕中国“卡脖子”,更多是一种乐观预期和政治宣传,现实中,美国稀土产业要想真正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还面临着技术、成本、产业链配套等多重挑战。

中方对稀土的出口管理,既是维护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也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空间。

25年来首次,拿到稀土磁铁后,美财长宣布:摆脱中方“卡脖子”

未来稀土领域的竞争注定仍将是中美博弈中的重要一环,但短期内美国想要彻底改变现状,谈何容易。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