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3日 09:20 1 cc

提起金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台湾金门县”。在各种旅游攻略和新闻报道中,这个称谓似乎已经约定俗成。

然而,这是一个被扭曲了七十多年的历史错觉。

让我们先看两个最基本的事实。在地理上,金门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厦门角屿岛,只有短短1.8公里;而它距离台湾本岛,却有210公里的海峡相隔。在法理上,金门县的行政区划代码是350527,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

从来就没有什么“台湾省金门县”。

那么,这个与福建厦门“鸡犬相闻”的岛屿,是如何被强行与千里之外的台湾捆绑在一起的?金门人,到底应该是福建人,还是台湾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拨开现实的迷雾,潜入历史的长河之中。

刻在骨血里的福建印记

金门的身份认同,首先要从它的源头找起。

早在晋朝,中原板荡,“五胡乱华”,福建就成了北方汉人的避难所。当时,苏、陈、吴、蔡、吕、颜六大家族,渡海来到这座当时还被称为“浯洲”的荒岛上,成为了最早的开发者。

到了唐朝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朝廷正式在泉州设置了五个牧马场,浯洲便是其中之一。一位名叫陈渊的牧马监,率领着蔡、许、翁、李等十二个姓氏的族人登岛,屯垦开荒,兴修水利。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自此,金门的人烟日渐繁盛,社会形态也正式纳入了福建泉州的行政管理体系。金门人为了感念这位开创者,尊称他为“开浯恩主”

从那时起,一千两百多年,无论朝代如何更迭,金门的行政归属都异常清晰:它始终是泉州府同安县的一部分。当地甚至有句俗谚,叫做“无金不成银”、“无金不成铜”,足见金门一地在同安县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了防御倭寇,朱元璋派大将周德兴在福建沿海设立卫所。金门因其地理位置险要,扼守着厦门湾的出海口,被设立为“金门守御千户所”,取“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金门”这个名字才正式诞生。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直到民国四年(1915年),金门才正式从同安县独立出来,设立金门县。但它的根,依然深植于福建。

1949年,一道撕裂家园的政治伤疤

既然金门的福建属性如此清晰,那它又是如何与台湾扯上关系的呢?答案,就藏在1949年的那段历史里。

那一年,解放战争的炮火席卷大陆。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福建沿海,并顺势攻克了当时属于金门县管辖的大嶝岛、小嶝岛等岛屿。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然而,由于战役进程的原因,金门本岛及烈屿等主要岛屿,最终被败退的国民党军队占据。

从此,一道浅浅的海峡,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金门,这个原本安宁的内海岛屿,被硬生生推到了国共对抗的最前线

对于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来说,金门和马祖的存在,具有极其特殊的政治意义。

他深知,如果国民党当局的管辖范围只剩下台湾和澎湖,那么在国际法上,他就彻底失去了代表中国的资格,成了一个地方性的“流亡政府”。

因此,必须死死抓住福建沿海的这两个“锚点”。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为此,蒋介石玩了一个政治花招:他下令将早已名存实亡的“福建省政府”,从大陆迁到金门。

从此,金门的上空,就飘荡着一个虚幻的省级建制。这个“福建省政府”,实际上只管得到金门、马祖以及莆田县的乌丘屿等几个弹丸之地,但它的存在,却可以为国民党当局营造一种“依然拥有大陆领土,统治权未曾中断”的假象。

金门,就这样从一个普通的福建县城,沦为了国民党维系其“法统”的政治工具。

为了将这枚棋子打造得更坚固,国民党当局在金门实行了长达43年之久的“战地政务”体制。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独裁。金门县政府被撤销,一切由军方管辖。整个岛屿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驻军数量一度超过当地居民,甚至达到两倍之多。

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金门的经济发展被彻底牺牲。当台湾本岛经济起飞时,金门却因为战争的阴影而停滞不前,高度依赖军事消费,与世界经济体系完全脱节。

这道1949年划下的政治伤疤,不仅撕裂了金门与福建母亲的血肉联系,更让金门人民付出了几代人的惨痛代价。他们被迫顶着“福建省”的虚名,却过着与福建故土隔绝、为台湾当局站岗放哨的日子。

我们是福建人——金门的选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强加的身份终究无法长久。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缓和,被压抑了几十年的金门民意,终于迎来了爆发的时刻。

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台澎地区的戒严令,却唯独将金门、马祖排除在外,理由是“战地前线,情况特殊”。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彻底激怒了金门人。

“金马团结自救会”等民间组织纷纷成立,他们走上街头,组织示威游行,喊出了“开放金门”、“金马解严”的口号。

一群在台湾求学的金门年轻知识分子,创办了《金门报导》,不断撰文揭露军事管制下的种种荒谬与痛苦,唤醒民众的集体创伤记忆,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当局的舆论阵地。

这场自下而上的民主运动,声势浩大,最终迫使台湾当局在1992年11月7日,宣布解除金门戒严,终止“战地政务实验”

这是金门人第一次用自己的行动,向外界宣告:我们不愿再做战争的工具!

解严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渴望,是回家。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随着驻军不断撤离,原本依赖军事消费的金门经济陷入困境,工商业大幅衰退。金门人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出路,不在遥远的台湾,而在近在咫尺的厦门。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争取“小三通”运动,在金门民间展开。

1994年,福建省提出“两门对开,两马先行”的构想后,金门民间便不顾台湾当局的禁令,私下与大陆口岸进行“小额贸易”。

“金马爱乡联盟”等团体,更是直接向台湾当局提交说帖,阐明在金马地区率先开放通航的必要性。

在金门民意的强大推动下,台湾当局最终被迫在2001年,正式开放金门、马祖与大陆福建地区的“小三通”。

从来没有“台湾省金门县”,金门人不是台湾省人而是福建人!

2004年2月,金门至厦门的定期航线正式启动。当第一艘客轮从金门水头码头驶向厦门时,那短短半小时的航程,金门人却等了整整55年。

回家的路一旦打开,融合的步伐便再也无法阻挡。

旅游、通商、通水……金门与厦门的“一日生活圈”逐渐形成。当岛上出现用水困难时,是大陆从福建晋江引水,解决了金门同胞的饮水之困。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的晋江水通过海底管道,流进了金门的千家万户。

参考资料:

金门县.百度百科.

昨晚的重磅“海峡新政”,为什么偏偏金门成重点?|文化纵横.观风闻.2023-09-13.

金门属于台湾还是大陆,算福建人还是台湾人.中华网.2021-11-03.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