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章万典兴文脉千年古邑绘新景仙游县以“千章万典兴文脉”文化工程为核心抓手,通过深挖历史文脉、活化文化资源、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取得显...
2025-10-20 0
最近几天,吉林的历史、人文、美景、美食频频登上热搜。
从将吉林三百余年沧桑历程娓娓道来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到灯火辉煌的新民大街;
从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到长春人民广场静静矗立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从丸都山城沿山脊蜿蜒蔓延、残存的城墙到长寿王陵 “东方金字塔”般的石砌结构;
从长白瀑布的飞流直下到万良镇内浮动的人参药香;
从松原悠扬的马头琴声到集安早市的烟火气……
当30余位境内外媒体记者、网红大V七天跨越五地,这场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成为解码吉林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窗口。
时下的吉林,正以历史为“根”凝聚精神力量,以产业为“脉”激活内生动力,以生态为“基”厚植幸福底色,三者协同发力、深度融合,书写着自身转型的生动实践,更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借鉴的“吉林方案”。
历史铸魂,让厚重文脉成为振兴“定盘星”
吉林的振兴,始终扎根于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土壤。
而近现代史的壮阔叙事、文化产业的传承创新与非遗的活态延续,更让这份历史底蕴有了当代回响。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4400平方米的展馆以“9大展区+28个单元”为骨架,1200余张历史图片、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清晰勾勒出吉林自清代以来300余年的变迁脉络——从建置后的发展历程到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底色,让潮新闻记者李沐子由衷感叹:“这里能详细了解吉林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对历史的尊重与保留太让人触动,非常值得推荐。”
作为吉林首个系统梳理近现代史的专题展览,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不仅是史料与文物的“陈列馆”,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驿站”,让人们在回望中读懂吉林发展的历史逻辑。
长影旧址博物馆则为这份历史传承注入了文化产业的鲜活活力。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的陈悦涵在参观后直言:“走廊里3700余张定妆照、2000多段珍贵影像,让人直观感受到长影从诞生到繁荣的脉络,沉浸式体验极有代入感。”作为外宣工作者,她更看到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希望借助长影的优秀电影作品,向世界讲好吉林故事”。
而松原的非遗传承,更让历史文脉在市井烟火中落地生根:
松原市群众艺术馆内,蒙古族四胡与马头琴旋律交织,中国日报意大利籍编辑梅一苓给出 “满分评价”;
蒳荷芽社区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伊朗籍记者马西亚尔跟着学拉马头琴,笑称 “圆了体验民族乐器的梦”;
鼎润文化产业园中,鱼皮画制作、查干湖冬捕模拟、呼麦表演轮番上演,网络大V@好物叔买下鱼形耳环,感慨 “非遗也能这么潮”。
从宏观的近现代史叙事,到产业级的电影文化传承,再到生活化的非遗体验,吉林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记忆,而是可触摸、可参与、可转化的“活资源”。
回溯更悠远的文明长河,集安的高句丽遗迹同样彰显着吉林的历史厚度。
在集安,丸都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的建筑智慧,让马西亚尔感叹“这很难用语言完全描述出来,但确实非常迷人。”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长寿王陵,精细的石造工艺见证高句丽建筑技艺的极致之美;
作为高句丽专题博物馆,集安市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更让这段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总台亚非中心乌尔都语部记者秦胜瑞直言“该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有这样厚重的遗存”。
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印记,不仅是吉林的文化名片,更是区域发展的“精神锚点”,让吉林在转型中始终保持文化自信的底气。
面对近代苦难历史,吉林更是以“直面过往”的勇气将其转化为前进动力。
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旧址作为日本金融侵略的“活物证”,让中新社记者臧赫感慨“每块砖都在诉说不能忘的过去”;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内,死难矿工遗骨,让新华网美籍记者Tom神情凝重地说:“这里的白骨只是一部分,实际上还有更多人在苦难中逝去。”
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的“空中翻书”与场景复原,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英国籍记者克里奇直言:“通过这些真实的展品,我真正了解了那段历史。”
吉林将这些遗址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是沉溺于苦难,而是以历史为“镜”,为振兴之路注入“勿忘国耻、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红色记忆更成为吉林振兴的“精神火炬”。
黄大年纪念馆内“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赠言,让参访者读懂科学家“以身许国”的情怀。
这些红色精神并非孤立的“英雄叙事”,而是融入了中国一汽“工业报国”的实践、辽源产业“攻坚克难”的突破,让历史精神从“纪念馆里”走进“发展实践中”,成为支撑老工业基地爬坡过坎的“精神脊梁”。
产业赋能,让产业升级成为振兴 “强引擎”
在历史文脉的滋养下,吉林的产业转型走出了“守正创新”的特色路径。
辽源北方袜业集团的车间里,智能织袜机高速运转,每天1000万双袜子流向全球,自发热滑雪袜、导电银纤维袜等 “黑科技” 产品背后,是725项专利支撑的“制造向智造跨越”,人民网记者王思皓感叹“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都很高”。如今,“南诸暨,北辽源”,吉林袜业打破“路径依赖”,证明老工业基地也能在传统产业中找到创新突破口。
特色产业的“全链条升级”更彰显吉林智慧。
东丰县作为“中国梅花鹿之乡”,从养殖到深加工构建完整产业链,参访团成员亲手投喂梅花鹿、参观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直观感受“小特产”做成“大产业”的蜕变;
“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县则以万良人参市场为核心,通过参乡汇客厅“政企协同”模式,推动人参从“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型,克里奇品尝拔丝人参后点赞“该让更多人知道人参的好处”。如今抚松人参远销30多国,长白山、松花江的生态优势与科技赋能结合,让“老资源”焕发“新活力”。
就连传统工业也在历史传承中实现“蝶变”。在一汽解放、中国一汽NBD总部,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机器人作业场景,让梅一苓直言“红旗车太漂亮了”。
参访者追问的生产工艺细节,背后是吉林“工业报国”红色基因的当代延续——从过去的“吉林制造” 到如今的“吉林智造”,吉林工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范例。
生态筑基,让绿水青山成为振兴“幸福源”
吉林的振兴,始终以生态为“底色”,实现“保护与发展” 的协同共赢。
初冬的查干湖天高云淡,野鸭湾更是“候鸟天堂”,李沐子从浙江远道而来,直言“家乡也重视生态保护,在这里有同频共振的感觉”;马西亚尔在草丛中发现翠绿色螳螂,小心翼翼捧在手心感慨 “生态真好”。
吉林从没有将生态保护视为“负担”,而是通过“生态+文旅”让查干湖成为“网红打卡地”,让绿水青山既成为“生态屏障”,也成为“民生福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外籍记者卓拉站在长白瀑布附近,激动地说:“我不想回到北京了,我想留在这里,这里实在太美了。”
除了长白瀑布68米落差下 “雪浪排空” 的雄奇,聚龙温泉群、绿渊潭、谷底森林……共同构成了高纬地区的生态奇观。
2025年新开街的长白山恩都里商旅社区,则以 “快旅慢游” 模式将生态美景转化为文旅经济,让“守护生态”与 “惠及民生”形成闭环。
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以绿色景观串联历史遗存,集安早市的新鲜山野菜、冰葡萄果汁源自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证明生态保护能与历史传承、产业发展、百姓生活深度契合,成为“幸福吉林”最鲜明的底色。
七天五地的参访活动,中外记者与网红见证的,是吉林以历史铸魂、产业赋能、生态筑基的协同振兴之路。历史文脉为产业转型提供“精神支撑”;产业发展为生态保护提供“经济保障”;生态优势为历史传承提供 “宜居环境”。三者相互支撑、相互成就,构成吉林振兴的“内在逻辑”。
未来,如何进一步放大三者协同效应,让历史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更持久的发展优势,也将是吉林持续作答的“时代命题”。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
摄影 张秋磊
初审:熊一黎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相关文章
千章万典兴文脉千年古邑绘新景仙游县以“千章万典兴文脉”文化工程为核心抓手,通过深挖历史文脉、活化文化资源、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取得显...
2025-10-20 0
在当今旅游潮流中,避开人流拥挤的热门景点,寻觅一处静谧且充满生活韵味之地,重拾那份深藏心底的乡愁记忆,这正成为当下许多人出游的别样追求。今年国庆中秋长...
2025-10-20 0
金秋十月,层林尽染,浑河两岸的树木披上了红、黄、绿交织的渐变色,构成一幅绚丽画卷。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为确保游客享有舒适的乘船体验,自10月20日起浑河...
2025-10-20 0
粉黛映枫红,秋韵醉骊城。10月18日,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二届枫林市集在万庄驿站隆重开幕。这场集自然美食、非遗文化、特色美食与亲子互动于一体的秋日盛宴,正...
2025-10-20 0
10月18日上午,由东丽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天津市天体青少年体育公益发展中心主办,天津音乐广播、东丽湖街道等单位协办的“遇见天津·2025四季亲子系...
2025-10-20 0
伊朗首都德黑兰坐落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作为伊朗人口最多、城市面积最大的城市,这里不仅是如今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见证了卡扎尔王朝、巴列维王朝...
2025-10-20 0
1藏人要是生病了,他们的习惯是只能在床头垫个东西靠坐着,不管病情如何都不能平躺,还会专门派一个妇人负责照看,随便不能走开;通常是白天夜晚换班照看。贵族...
2025-10-20 0
乾隆在御花园喝酒,随手把“田由甲方种”五个字甩给妃子,意思像扔根骨头:能对上算你机灵,对不上也不掉块肉。结果那姑娘回了句“大犬太吓人”,皇帝当场笑喷,...
2025-10-2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