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7日 20:08 4 admin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秋风辞》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山西万荣后土祠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东岸塬地,站在了山门前,门额上“后土祠”三个鎏金大字虽经风雨,仍透着庄重——这座被誉为“中华祖祠”的圣地,自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祭祀后土,历经秦汉明清,在此祭拜皇帝达16次,其中汉武帝六次亲临,唐玄宗、宋真宗亦曾率百官前来,这份绵延五千年的祭祀传统,让人心生敬畏。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步入厚重的山门,最先撞入眼帘的是院内的两棵古柏,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讲解员说,这是明代遗存的“汉柏”,守护祠宇四百多年。沿青砖甬道前行,空气中飘着淡淡香火味,混和着黄河水汽,便添了几分“土”的厚重,后土祠供奉的是“后土圣母”,是华夏民族信仰中掌管土地与生育的女神。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进门左转就是有名的“品”字形戏台,三座戏台面向献殿、财神殿和圣母殿,这也是后土祠独有的建筑奇观,戏台木雕格外精致,台檐下的雀替雕刻着“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图案,连木柱上的对联都透着古意:“声遏行云一曲笙歌皆入妙,舞回明月千秋乐府尽成春”。导游说过去盛会时,三座戏台同时上演同一剧目的陕西秦腔、山西晋剧和河南豫剧,给诸神“观看”,也供观众品评,看,那一台戏的观众多、那一台戏唱得好,这就是“对台戏”的由来吧。此时虽无演出,却能想象出逢年过节时,戏台上锣鼓喧天、台下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看来庄严的祖祠里也藏着鲜活的人间烟火。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行至献殿,抬头便见殿檐下的“泽被万方”匾额,黑底金字,笔力浑厚。献殿是祭祀后土娘娘的核心场所,殿内梁柱皆为古木,柱头雕刻着缠枝莲纹,部分彩绘已斑驳。讲解员指着殿内的石碑说,这是元代《重修后土祠碑》,碑文中记载着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祭祀后土的盛况:当时武帝率群臣渡黄河而来,在此设坛祭拜,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名篇《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这首词仍刻在祠内的秋风楼上。汉代祭祀礼仪与祭天同等隆重,而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的“西祀”更堪称“跨越百王之典礼”,不仅大规模扩建祠宇,还因黄河出现祥瑞之光,将当地改名为荣河县。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绕过献殿,秋风楼巍然立于高台之上,这座清代同治年间迁建的楼阁,仍保留明代风格,高32.6米,楼身三层四面各凸一间,砖木结构,28根吊柱暗合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是后土祠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国现存最高大的元代楼阁式建筑,堪称古建瑰宝。秋风楼每层檐角都挂着铜铃,风一吹,“叮当”声清脆悠远。顶层东、西门额上有“瞻鲁”“望秦”匾额格外醒目。登楼凭栏远眺,蜿蜒黄河与汾河在不远处交汇,与《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意境完美重合。楼内藏着两块《秋风辞》碑刻,三层元至元八年的行草碑已裂,二层清同治年间的篆体碑刻完好无损。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祠内“轩辕扫地坛”遗址是一方不起眼的土台,但这却是后土祠的起源——传说黄帝在此“扫地为坛”首祭。土台旁有位老者正弯腰烧香,他说自己是附近村民,逢初一、十五都会来。“咱都是后土娘娘的子孙,来这心里踏实”。朴素的话语让我想起沿途村落门楣上的“接福”二字常与“耕读传家”相伴,这把神明庇佑与生活期盼紧密相连。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不远处的萧蔷碑是宋真宗赵恒亲自撰文丹书《汾阴二圣配飨铭》,刻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全碑共5块,1365个字,为镇祠之宝。记述着二圣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功高德隆,配享天地”、配飨于后土祠受祀。作为罕见的帝王书丹碑刻,石碑一直罩于玻璃之中,因连续阴雨,玻璃罩内湿气太重,便被短期拆除,游客方得以近距离观看,碑刻上不少字迹残缺模糊,这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从帝王盛大祭祀,到百姓寻常叩拜,后土祠不仅“活”在建筑与碑刻中,也在百姓世代相传的信仰里,大地之母的庇佑始终是中国人心底最深的牵挂。离开后土祠时,秋风楼上的铜铃在风中摇曳轻响,不远处黄河奔流不息,它们共同见证着华夏民族对土地的敬畏、对根源的追寻。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图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