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荷兰是“安世风波”始作俑者,不认真反思恐怕还会有下次

排行榜 2025年11月11日 16:01 1 admin
荷兰是“安世风波”始作俑者,不认真反思恐怕还会有下次

文|五角场观天下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生


安世事件眼看着就要以荷兰的让步落下帷幕了,而作为事件始作俑者的荷兰政府,也是时候负起应有的担当,以实际行动去消弭这场闹剧给中欧供应链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日前,德国汽车供应商欧摩威集团(Aumovio)的首席执行官利普・冯・赫希海特(Philipp von Hirschheydt)在公司发布第三季度业绩后表示称,该公司已获得中国的豁免,可以恢复芯片出口。

此前,该公司受到荷兰安世半导体公司(Nexperia)与中国大陆的贸易摩擦影响而无法获得汽车芯片,从而影响到了其供应链稳定。

荷兰是“安世风波”始作俑者,不认真反思恐怕还会有下次

需要指出的是,中方并不是正式取消了出口限制,而是向汽车企业释放信号,表明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工厂可正常出口以缓解短期供应压力,从而向外界释放中国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保证供应链总体稳定。

自今年9月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接管隶属于中国闻泰科技的安世半导体以来,荷兰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政策松动。前不久,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提出,荷兰政府相信,中国供应至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芯片,在未来几天将送达安世半导体客户的手中。

在荷方表态之后,中国商务部也发表声明称,已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赴华磋商,安世预计产品流动可望很快恢复正常。

但商务部同时也强调,截至目前尚未见到荷方在停止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和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方面的实际行动。为此,荷兰应尽快实质性提出建设性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以及停止用行政手段介入并干涉企业内部事务。

甚至还有知情人士对外透露称,如果关键芯片的出口得以恢复,那么荷兰当局将停止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

作为风暴核心所在的安世半导体,在11月5日则发表声明称,对中美磋商所达成的积极结果表示欢迎,并希望尽快恢复芯片出口以维持供应链稳定。从这层意义上讲,此次冲突正在朝着缓和降温的方向发展。

荷兰是“安世风波”始作俑者,不认真反思恐怕还会有下次


回顾这场半导体接管与供应风波不难看出,荷兰政府单方面破坏商业规则就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虽然荷兰当局一再强调采取强制措施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但为什么在美国宣布“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的次日,荷兰政府就立马进行了政策收紧,开始对安世半导体下手?

除此之外,在中美高层釜山会晤、就经贸问题达成一定共识,以及美国宣布将暂停执行“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之后,为什么荷兰高级别官员就会开始立马调转枪口,宣布将要重新审视对安世半导体所采取的施压政策?很明显荷兰政府这次就是想当美国的“急先锋”。

需要加以明确的是,中国企业向荷兰企业购买芯片和股权,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为了更好地开展商业活动,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收购企业股份也是一种普遍方法。

荷兰当局以所谓美方将中国企业列入所谓实体清单为由,强行开展施压无疑是一种破坏商业规则的暴力行为,是对公平贸易这一世贸组织核心原则的粗暴践踏。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单方面破坏芯片贸易秩序的行为还会产生连带影响,进一步扰乱其他领域的正常生产。例如,欧洲车企的正常生产就受到了此次争端的影响,部分车企还不得不暂时解雇员工以减少人力成本开支。

荷兰是“安世风波”始作俑者,不认真反思恐怕还会有下次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本来是就是相互依赖的实体,一方的单边行为必然会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导致其他国家或相关行为体的后续活动受到波及。

虽然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荷兰政府正在重新评估此次贸易摩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展现出了一定的改善意愿,并声称如果中方解除对关键芯片出口的封锁政策,那么荷兰将放弃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主张。

事实上,这种说辞仍然带有极为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以及霸权主义逻辑思维,即荷兰并不愿意承认造成这一系列贸易冲突的关键,在于自身为了迎合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而采取了极端行为。

若荷方不能对其片面追随美国的政策导向进行认真反思,那么安世半导体之争,恐怕将不会是中荷经贸摩擦的终点,更不会是全球半导体市场波动的终章。

此次争端甚至可能为西方反华势力遏制中国崛起提供所谓的“经验教训”。在未来,荷兰政府乃至美西方其他国家仍有很大可能在其他关键领域继续采取类似的单边政策,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并实现所谓孤立中国的目的。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